在“加速度”中感受蜀道的万千新气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16 15:2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16 15: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3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车站旅客发送量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年旅客发送量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到10013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不朽诗篇《蜀道难》,让“蜀道之难”人人皆知。为了出川,川人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而今“蜀道难”,早已变成了“蜀道通”“蜀道畅”,千里之外的朋友也能在一日之内来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万千。

在流动“加速度”中打造穿山越水的“通达”蜀道。几十年前,作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打开了川渝门户,改写蜀道难的决心初见雏形。如今,以成都为立足点目光向四周辐射,“米字型”铁路网布局愈发完善,横向突破雪域高原,奔赴东海之滨;纵向贯穿大漠边疆,通达岭南大地;撇捺连接西安、北京、昆明,新疆、长沙、厦门等众多省市,成功将“四通”扩写为“八达”。纵横交织的铁路网跨越山川河流,见证蜀道不再难的发展变迁;持续生长的钢铁动脉不断填补空白,推动谱写蜀地发展的全新篇章。

在经济“加速度”中书写乘风万里的“致富”蜀道。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始终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美好向往,在日益完善的铁路网中,沿线经济也顺势而起,成昆铁路将凉山火把传递出山,川青铁路让高山峡谷重现生机,成自宜高铁助醇香美酒脱离“巷子深”的困境……一条条铁路线,让沿线经济发展一路高歌,居民幸福指数一路飙升,形成“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图景。

在民生“加速度”中坚守无人掉队的“温情”蜀道。如果说复兴号的“快”彰显着“流动中国”发展的活力,那么绿皮车的“慢”便蕴含着“共同富裕”的温情。在大凉山深处,几十年如一日地开行着5619/5620、5633/5634次两对公益性“慢火车”,逢站必停且多年不涨价的“慢火车”是乡亲们的公交车、致富车、赶集车、求学车,加速了大凉山的人才流动,产品互通。“慢火车”并不代表“慢服务”,多年来为了帮助山区老百姓更好出售特产资源,“小慢车”拆除了车厢的部分座位,改造成了移动的集市,“慢火车”还结合当地特色,在车厢内融入彝族文化元素,让沿线旅游、特色文化搭上铁路“顺风车”,“慢火车”也吸引许多外地旅客慕名而来,带动了沿线地区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大道出川,通江达海。如果李白活在当下,还会长咨嗟蜀道难吗?川人与路较量并获得胜利的故事,今天还在继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蜀道”必将给人民带来更多精彩纷呈、气象万千的故事。(文/宋晓莹、简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