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月8日电(记者 郑欣)近年来,新能源企业把目光逐渐转向大海,除了海上风电,光伏也瞄准这部分市场。
1月6日,在2024晶澳生态朋友圈跨年会暨新产品发布会上,晶澳科技发布了“湛蓝”与“耀蓝”两大系列n型组件新产品,两个系列组件产品主要用于海上光伏发电,功率最高可达635W,组件效率最高可达22.8%。
在应在用场景方面,湛蓝系列适用于水深小于10米或离海岸500米以内、地质稳定、水位变化较小的滩涂场地,采用桩基式安装方式。耀蓝系列适用于水深大于10米的近海区域,采用漂浮式安装方式。
从整体市场来看,发展海上光伏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海洋环境恶劣,风暴、海浪、盐雾等地理气候条件都会对光伏组件造成严重的损坏,因此,适用于海上光伏的组件需要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耐候性。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技术主管吴慕丹作《海上光伏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表示,海上光伏是当下光伏产业比较关注的市场,主要分为桩基式和漂浮式两种应用方案。固定装机式适用于水深10米以内的海域,在多个省市都有工程应用,造价也在不断优化,经济性持续增强。漂浮式目前还属于小体量的示范阶段,浙江、福建、海南、江苏等地有一些小容量的试点项目。
吴慕丹表示海上光伏目前最大的发展瓶颈是降本增效压力很大,此次晶澳发布海上光伏n型组件,对海上光伏系统的技术水平增长以及项目的投资回报都具有促进作用。
2023年8月,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的《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报告》显示,海上光伏尚处于起步阶段,装机容量仍然有限。同时,海上光伏项目的单位建设成本仍然远高于地面集中式光伏,暂时不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预计在“十四五”末期,有望在地方补贴到期后实现平价上网。
谈及发展海上光伏的优势,晶澳科技产品技术部负责人张军表示,与陆上光伏相比,海上光伏往往更接近沿海地区的电力负荷中心,这使得电能更容易并网消耗,减少了长距离输电的损失和成本。此外,海上光伏的发电效益也十分明显,综合众多因素,海上光伏的投资将具备可观回报。
张军表示看好海上光伏的未来潜力,只是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政策储备过程。相对于中国市场,有很多海岸线较长的海外国家,由于土地面积比较少,也持续对海上光伏保持关注。
晶澳科技董事长靳保芳在致辞时表示,全球“碳中和”是大势所趋。光伏发电是未来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主力军。经过市场洗礼,光伏产业市场将回归理性健康发展,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将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