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卧龙区:以巡促治 古镇老街绽放新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1-03 12:1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03 12: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紧傍白河,位于科圣张衡故里,焦枝铁路、豫02线穿境而过,文化底蕴和经济意识浓厚,自古享有“银石桥”美誉。石桥镇一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先后获得南阳市“文明村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区级“以巡促治示范村”、“五星”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石桥镇一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巡察整改的新部署新要求,对标落实、强力推进,积极推进以巡促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持续放大巡察整改效应,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升。

以巡促建,建设支部过硬好班子

针对巡察反馈“村级阵地服务党员群众不够”问题,该村多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新建集党务政务、综合治理、便民服务、文体活动于一体的“一厅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的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夯实了为民服务工作基础。切实加强班子建设,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活动,坚持落实“三会一课”“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完善村级小微权利清单,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营造浓厚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氛围。完善党员活动室设备,方便党群活动开展,2023年共讲党课4次,发展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培养积极分子7名,网格长67名,开展医疗、种植、消防、法治安全及电商培训班7次,参培人员达350余人次,不断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

以巡促兴,激发产业振兴新动能

结合巡察反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明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够”等问题,该村加强“月季花卉种植和个体工商户”两个支柱产业发展,努力把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做到最大化。该村月季种植面积1700多亩,种植大户65户,精优品种600多个,已形成享誉全国的优质名牌产品;为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该村成立月季合作社,建立“双绑”机制(种植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提升月季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降低群众种植风险,实现了双赢的良好局面,年收成交额300余万元,小种植户同比增收4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车站村集体购物广场基础建设,每年村集体增加收入1万元,将老村部开办医疗疗养中心机构,年集体收入增加3万元;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对占地15.47亩的果蔬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新建高标准商铺摊位大棚5个,年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利用集镇优势,着力发展个体工商业,现有个体工商户520户,6个较大的购物广场,安置就业1500余人。

以巡促居,扮靓村庄面貌展新颜

针对巡察反馈“村容村貌不够整洁”等问题,该村加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整修硬化村内道路8条总成3240米、修建污水处理站一处、污水管道1160米、打造坑塘公园一座,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场所;村集体投入5.8万元对村内大街小巷、生产道路两侧的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提升;签订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责任书,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保洁员包路段,发现问题即时整改,确保干净整洁“无死角”,经常保持“一眼净”。利用全科网格化管理和微信群、大喇叭、横幅,经常开展法治法规、防盗防骗防电诈、防溺水等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经常对村民生产生活安全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成立消防、防汛、防溺水等60人组成的应急志愿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广大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由“一时美”变成“持续美”,由“一片美”走向“全域美”……卧龙区石桥镇一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一条融合特色产业发展、建设和美乡村的特色之路正在不断向前拓展延伸。(图片/崔本勇、王志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