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县:产业链上致富忙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2-26 15:3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2-26 15: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隆冬时节,气温骤降,而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桑坪镇黄沙村的刘唐孟家却是浓浓暖意,三台烘干机马力全开,烘干房里热气升腾。刚从卢氏县拉回3000多斤鲜香菇的老刘还没来得及歇歇脚,就接到邻村香菇种植户的电话,家里有600多斤鲜香菇要销售,脸上的汗也顾不上擦,开上新买的江铃货车就往货主家赶。

今年47岁的刘唐孟是脱贫户。10年前,因一场意外事故,他的妻子高位截瘫。为了给妻子治病、供两个儿子上学,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一贫如洗。而要强的刘唐孟没有被困难吓到,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下,他利用扶持资金种植袋料香菇,不仅还清了外债,还顺利脱了贫。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孟唐也遇到了难题。因为种香菇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妻子和孩子都帮不上忙,只靠刘孟唐一人实在难以扩大生产。而伴随着西峡香菇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链条开始快速裂变、拉长,三产服务业的缺口不断扩大,这让刘孟唐看到了发展的契机。

“平日里,我接触了许多外地收购香菇的客商,知道加工鲜香菇也能挣钱,就想着转变发展思路,不搞一产种植,专门做加工服务。”让刘唐孟没想到的是,这一却转出了一个新天地。

刚开始,他买来鲜菇,自己剪菇腿自己烘干。慢慢的,一台烘干机不够用,他就又买两台。菇腿自己剪不过来,就请工人剪。由于人缘好,加工的香菇质量有保证,长年累月下来,他的口碑广为流传,湖北、福建等地的商户纷纷上门,要求合作。生意最好时,剪菇腿的、烘干的、选装分级的,一天用工多达三四十人,成为村里有名的“小老板”。今年,他又投资5万多元,修建了一间能容纳6000多斤鲜香菇的烘干房,小小的家庭作坊开始向加工厂蜕变。

“现在我平均一天能收购、加工两三千斤鲜香菇,有时还能上万斤。”刘唐孟话里充满了喜悦。靠着这门生意,刘唐孟供养大儿子读完了大学本科、二儿子上了高二,盖了房,买了车,老刘也完成了从贫困户到带头人的华丽转身。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