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检察和解——贴近群众的检察之路

民事检察和解——贴近群众的检察之路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12-22 17: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检察官同志,感谢您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帮我们拿到了工资,让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打工人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太感谢您了”,随着农民工朋友的感慨,今年康巴什区检察院的民事和解工作也接近了尾声。新时代“枫桥经验”特点鲜明,也是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的重要工作方法。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结合专项活动,践行为民初心,将民事纠纷实质性化解融入民事检察监督全过程,走出一条“检察和解”的民事检察新路子。

强化机制保障,合力破解工作瓶颈

积极探索多元民事检察和解工作新模式。一是制定民事和解工作办法,指明和解工作方向;二是加强与区人社局、区司法局等行政机关的工作配合,构建多方联动和解机制;三是利用和解绿色通道、和解+司法救助工作模式,构建内部一体化和解机制。

把牢关键环节,切实提升办案质效

抓实关键流程,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案件,有效纾解当事人的急难愁盼。一是全面了解案情,综合研判矛盾纠纷的特点、范围、影响力等评估和解可能性;二是加强释法说理,以期促成当事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和解意愿;三是做好多元化履行保障,采用及时履行、定期履行等模式促成和解。

聚焦重点领域,深度参与诉源治理

摒弃就案办案思维,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民生问题,积极参与溯源治理。一是密切关注民生领域,实实在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检察之力;二是发挥听证作用,做到“应听证尽听证”,邀请相关人员、人民监督员参与,扩大办案效果;三是强化宣传作用,由案入理进行法治宣传,扩大检察影响力。

下一步,康巴什区检察院将以更强的责任心,更新的监督理念,更高质效的检察履职服务,践行人民至上,做实检察为民,打造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康检样本。(供稿:康巴什区检察院 )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