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1月30日在阿联酋迪拜拍摄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现场。 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11月30日至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会议进行《巴黎协定》生效后首次全球盘点,具有重要阶段性意义。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取得一系列成就,不仅促进中国自身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迈出坚实步伐。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一系列目标及举措,不仅是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温控目标的有力体现,也表明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不懈努力。美丽中国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2022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7.5%,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到2023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2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48.8%,历史性地超过煤电。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高度评价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对世界的贡献,“中国已经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在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认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等理念正引领着中国向一个绿色的未来转型。中国不仅设定了政策目标,更在技术上具备实现这些目标的工具。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大挑战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发起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帮助共建国家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中国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2016年起在发展中国家启动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实施了200多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外项目。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贝尔胡特斯法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共同发展等方面的举措很好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
未来,中国将继续以务实的行动和南南、南北合作举措,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世界气象组织在COP28开幕当天发布暂定版《2023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并宣布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气候变化已从未来的挑战变为紧迫的危机,更需要国际社会聚焦行动与合作。回顾中美气候合作史,中美两国曾通过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和生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近期,中美在气候合作方面的积极动向提振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信心。在COP28召开前夕,中美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决定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以加快具体气候行动,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据《纽约时报》报道,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主席曼尼什·巴普纳称赞中美的声明在COP28召开前“为雄心打下基础”,“为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挑战进行合作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没有谁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将同各方一道,支持阿联酋发挥大会主席国作用,以全球盘点为契机、聚焦落实行动,强化支持手段,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李雪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