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种文化包容互鉴、交融贯通,有着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形塑发展,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其繁荣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还有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业链和文化产品的优势得天独厚,如何依托新疆专属文化资源,致力于多形式探索新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背景下,遗迹以记团队在保护和传承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以年轻一代为核心,致力于挖掘和传承新疆独特的非遗文化。
两年时光荏苒,遗迹以记团队与各族伙伴深入新疆四地州八个民族乡,聆听了非遗的心音。团队发现,新疆非遗产品渐行渐远于日常生活,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质量相对疏于细腻。竞争力乏善可陈,市场接受度褊低,传承模式陈旧,导致璀璨的非遗文化难以在当代焕发新的光芒。同时,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年事已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
为了重振这一国之瑰宝,遗迹以记创意团队应运而生。他们凭借新疆的深厚文化底蕴,积极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新路径。以学生工坊为主体,深度挖掘非遗特色纹样,委托村民生产加工,建设合作社带动村民就业。利润的回馈不仅滋养了手艺人和传承人,更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项目扎根新疆本土,创新新疆文化传播路径,从推出新疆非遗元素库、建立非遗传承人成果库、打造非遗研学平台、打造本土影响力品牌、多平台联动等多个方面出发,基于现实需求,建立集非遗传承保护、文化宣传、文创设计为一体的全方位非遗活态传承空间,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展示立体新疆形象。
团队创始成员百分之九十为新疆大学学生,成员来自文学,软件,设计,经管,政管,纺服多学科互相学习具有交叉互补特性,团队的专业性、创新性、协作性、执行力、学习力方面具备一定的团队优势,获得省级以上奖项 105 项,遗迹以记团队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也屡获殊荣,获得了第九届互联网+新疆赛区省冠军。
纺服学院的李敏萱的通过遗迹以记深度了解了相关非遗元素数据库的一些设计工作。她说,我之前是一个不懂设计的外行人,通过学生工坊的吸纳和参加设计社团,我能从遗迹以记团队的元素库中寻找到一些新的花样和款式给从而让自己设计出一些很有意思的样品,现在我通过设计一些非遗产品,我自己在抖音小红书上也有售卖相关的产品,很多样品也受到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能与遗迹以记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起在设计上创新推广新疆非遗。
遗迹以记团队将继续坚守初心,通过创新的形式传播非遗,让其传承“活起来”,匠心延续。让非遗薪火在时光的长河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在这美好的传承之路上,遗迹以记,愿与时光携手,书写非凡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