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垦利区:盐碱撂荒地变身“大粮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30 14:1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30 14: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22日,寒风凛冽,荣乌高速上的汽车飞速驶过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高速路东的一片麦田,泛着淡淡的绿色,弱小的麦苗傲然挺立,孕育着来年的希望。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垦利分局的工作人员一边仔细检查麦苗的长势,一边认真记录着数据,“麦苗已经长到了七八厘米,而且苗出得很齐,说明我们的盐碱地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几乎寸草不生的盐碱撂荒地。

脚下这片土地是“黄河入海口盐碱地综合利用及耐盐碱种质资源培育项目”的14个片区之一——“垦利街道高速以东片区”,项目总规模434.34亩,预计产生新增耕地302.21亩。

为了深入挖掘盐碱地潜力,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批复实施了黄河入海口盐碱地综合利用及耐盐碱种质资源培育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垦利区耕地后备资源的优势,有效探索黄三角地区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深入挖掘东营特色,培育盐碱地特色农业产业,推广农业生物复合盐碱地农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打造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和“国家级盐碱地开发利用示范区”。

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原则,有序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优先开发集中连片的轻度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根据技术发展水平,逐步向中度、重度盐碱地拓展。具体建设内容为对垦利街道高速以东片区、永安片区等14个片区盐碱地实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良种选育、农艺推广、后期管护等“改地”“改水”“改种”等系统工程,建设耐盐碱种质资源培育育种基地、盐繁试验田等。目前已开工建设3个片区,推进顺利。

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完善项目区配套设施,完善农业基础,方便现代化机械化耕种。通过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将整治后的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可以改变原有低产低效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将闲置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土地的耕种属性以种植粮食作物,保障粮食供给,为端牢粮食饭碗贡献积极力量。

明年,垦利区将基本完成盐碱地后备资源试点项目,力争利用盐碱地后备资源新增耕地1.0518万亩。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