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经济开发区:抓好“三个点”,让在职党员“在位”更“有为”

崇川经济开发区:抓好“三个点”,让在职党员“在位”更“有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21 16: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崇川经济开发区切实抓好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围绕“发力点”、“衔接点”、“关键点”,凝聚“红色力量”,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让在职党员“在位”更“有为”。

抓好“发力点”,“区域联动”凝聚党员合力。崇川经济开发区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目标,围绕“区域联动”集中发力,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双报到”服务模式。建立在职党员“资料库”,对在职党员情况做到“六个清”,即工作单位清、居住地址清、联系方式清、擅长内容清、服务意向清、服务时间清,把“居民所需”与“党员所长”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开展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活动,利用“点单”+“派单”+“接单”的形式,架起在职党员与困难群众、高龄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联系桥”。“一对一”、“点对点”地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邻里关系难、老人休息难、妇女儿童维权难等群众关心的难题,推动党员由“突发性参与”向“常态化服务”转变。不断扩大党建“朋友圈”,通过品牌共建、服务共融、阵地共用,让“通通在双报到”活动取得实效。

抓实“衔接点”,“上下贯通”增添组织活力。崇川经济开发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主动与共建单位联系对接,建立在职党员通讯录和微信群,做实做细沟通衔接工作,避免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学堂桥社区将34名在职党员就近分配至5个网格,推行“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在楼道“亮身份”、“明服务”、“践承诺”,兼职“网格员”、“楼栋长”等职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小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文明新风户”评选、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引导报到党员积极为社区“建言献策”、为群众“排忧解难”。世伦桥社区将在职党员与“两新”服务相结合,组建“骑先锋”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防诈骗宣传、政策法规咨询、健康义诊、爱心义剪、理论宣讲、困难帮扶等服务,打造出了一支“有口碑”、“有温度”、“有深度”的“红色先锋队”,不断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为社区党组织注入新活力。

抓牢“侧重点”,“打通裉节”激发服务动力。立足“党建引领、因地制宜、重点发力”的工作要求,紧密联系群众需求,按照“立即办、马上办、全力办”的原则,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结合“通通在”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双报到”,实现“在职党员”与社区党建的“双向奔赴”。近年来,开展了“活力崇开,文明相伴”、“传统文化润‘TONG’心,万‘粽飘香’迎端午”、“温情帮扶暖人心,党员关爱在行动”、“微爱筑梦,共享书香”赠书等群众性活动20余次,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让在职党员成为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的“先锋力量”。同时,解决报到党员时间冲突问题,设置“六点岗”和“周末岗”,将“八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为“八小时外为民服务”。真正做到党员“回家”,服务“到家”,实现基层服务“零距离”,形成“党员在、旗帜在、党组织在、战斗壁垒在”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 图片由 世伦桥社区 学堂桥社区 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