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旅游+” 话生态文明发展大文章于绿水青山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21 15: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21 15: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50多场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到冲上抖音同城热榜;从旅游胜地,到康养、文化体验景区……近年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广东观音山)已经完成了从一片名不见经传的荒山向城市“绿肺”氧吧的蝶变。

近年来,广东观音山积极践行“两山论”理念,不断建设和发展,为当地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进入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据了解,广东观音山从 1999 年到 2023 年,经历了从荒山到青山翠林的转变,凝聚了不少人的心血。

为了做好“旅游+”发展大文章,广东观音山积极拉动内需、优化营商环境。今年,广东观音山预计总游客量接近 130 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游客以青年人为主,广东观音山成为当下不少广东年轻人的新选择。

为了满足游客个性化、差异化心理需求,广东观音山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包括新年的五福临门贺新春活动、3-4 月份的花朝节、5-6 月份的第四届状元文化节,7-8 月份的第四届姻缘文化节、10 月份的重阳登高活动,以及今年 10 月份观音山举办的仙侠会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东莞观音山露营,促进了当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此外,广东观音山还积极开展“教育+旅游”服务,开拓了古树博物馆、书画院、魁星苑等场地,让大批学子走出校园、走进东莞观音山。同时,广东观音山每年还举办了不少将“教育”和“旅游”结合在一起的活动,比如状元文化节、候鸟公益计划等活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广东观音山正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摸索实现文化赋能,以“文化立园”战略,将观音山打造成青山、福山、姻缘之山、文化之山,让更多游客可以感受生态之美和文化之美。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