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数字赋能农业产业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20 12: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20 12: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6日,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的彭东农业智慧大棚产学研基地里,一株株西红柿藤郁郁葱葱,有的陆续已结出青色的小果。温度25.9℃,湿度60.7%……大数据平台上实时显示着大棚的各项数据。“我们的普罗旺斯西红柿采用无土栽培,使用椰糠条基质,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实现产量和精品率双提升。”基地技术员李传祥说,这批西红柿主打错峰销售,计划元旦前后上市。

“我们着眼于智慧农业发展,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现代设施蔬菜栽培产业研究院,由江苏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方案,建设了15000平方米的无土栽培数字温室大棚,发展种养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种植及智慧农业教学展示、科研孵化等,实现了产学研协同发展。”基地办公室主任王广琼说。

“通过基地建设,去年我们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村民1亩地分红700元。”彭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晓说。该基地项目整合了周边郭家、东道、平楼等11个村的土地资源,扩大了西瓜、甜瓜等特色瓜果种植面积,在为彭东村、平楼村集体共增收40余万元的基础上,通过生产经营、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等方式,辐射附近村农业增效和农民共富。

近年来,淄博市坚持数字赋能,全面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2020年,淄博市在全国率先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12月,淄博市被农业农村部等17部委批准为全国首个以数字农业农村为改革内容的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2021年以来,淄博市累计实施总投资258亿元的数字农业重点项目共71个,目前完成投资101亿元。

淄博市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等18家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淄博市农业农村智慧大脑综合服务平台,链入国家、省级涉农信息系统93个,汇聚涉农数据30亿条;建设数字田园、数字果园、数字牧场50家;推广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示范引领现代设施农业发展,2022年,全市设施蔬菜占地面积12.54万亩,产量123.1万吨,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55.7%,产值33.15亿元,占全市蔬菜总产值的65%。

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淄博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34.40亿元,同比增长4.2%;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8亿元,同比增长4.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63万元,同比增长6.8%。淄博市正以数字农业为引领,推动农业产业振兴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