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参与的“2023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于本周五在中国杭州顺利举行。WWF打击濒危旗舰物种非法贸易项目主任刘松主持会议。 (图片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
中国日报网11月17日曼谷电(记者 杨万丽)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参与的“2023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于本周五在中国杭州顺利举行。对话期间,WWF中国及泰国办公室共同举办了“携手亚洲旅游业:成为野生动物守护者,减少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主题会议。来自中泰两国的旅游业和野生动物保护领域专家及行业嘉宾等共110人出席会议。
此次对话以“旅行的力量——向更美好的未来出发”为主题,聚焦“合作共赢”“变革共生”“和谐共享”等多个议题。WWF携手“可持续旅行联盟” 成员参与了多个议题的共创,与来自世界各国超500名政社企代表分享“守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践行可持续旅行”的理念。
据WWF发表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自 1970 年以来,全球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69%,人类正以空前的速度过度消耗着自然资源。东南亚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最受中国公民欢迎的出境游目的地之一,而该地区也是重要的野生物非法贸易的目的地和中转地。因此,WWF紧扣修复生物多样性,减少非法野生物贸易,高效可持续利用资源等议题促进行业对话,鼓励旅游行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旅行人群生态保护意识,践行负责任的消费行为。
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表示:“现场的可持续旅行联盟成员以及中、泰等国旅游业相关协会及企业代表既是文化传递的使者,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WWF一直以来倡导负责任的旅游,希望行业伙伴将这个理念传达给各自的客户或公司。不管是精心策划的旅游,还是说走就走的旅游,我们在享受诗和远方的时候,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而不是过多的生态足迹。”
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致辞
2020年9月4日,由WWF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发起“可持续旅行联盟”。至今,联盟成员已由最初的21家发展到目前的46家。三年来,成员持续在“守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遏制野生物非法贸易;节约资源,减少食物浪费,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等方面开展工作。“可持续旅行联盟”也被认为是相关各方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的重要平台之一。成员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等理念结合到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遏制旅游目的地自然资源的破坏和防范野生物非法贩运。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总工程师尹峰在主题会议上介绍了我国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政策和行动。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多次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活动,旅游、互联网、快递物流等相关行业也积极助力执法机关和宣传,忠实履行其社会责任,对遏制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全球旅游复苏,旅游企业成为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来自中泰双方等行业和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可持续旅行”工作的最佳实践和成果,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减少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如何通过业内和跨界合作打造旅游行业可持续未来等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探寻更加有效的行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遇。
中国旅行社协会副秘书长高敬敬在致辞中表示,协会基于多年对行业的理解,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制定了企业实践可持续旅行的标准和原则,推动了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并促进了行业内外交流。
泰国职业导游协会主席余泽里在会上致辞。
泰国职业导游协会主席余泽里欢迎中国公民回到泰国体验这个可持续的多彩国度。他指出,大象是泰国的神兽,但其野生象数目还在减少,为保护亚洲象,泰国政府也正在大力倡导“绿色旅行“,旨在保护大象及其生存环境,防止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余泽里感谢WWF为保护亚洲象做出的努力,呼吁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大象保护从而实现与人类和谐共生。
由WWF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可持续旅行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在本次会议上首次发布。该《指南》致力于为旅行住宿行业和旅行者提供有科学参考意义、实际有效和便于操作的“可持续旅行”践行方法。参会嘉宾联合做出的“对非法野生物贸易零容忍”承诺也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未来,WWF以其科学研究结论为基础,携手成员创新合作模式,打造行业实践最佳案例,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相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