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三创三抓”促烈士褒扬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坚持“三创三抓”工作总基调,全力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近年来先后开展了英烈文化走进青少年、发放红色丛书、寻找家乡的烈士活动,完成了《光照千秋》《孔孟之乡英烈谱》编辑活动,完善了烈士褒扬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及烈士英名录编撰工作等。

山东汶上:“三创三抓”促烈士褒扬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11-16 17: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坚持“三创三抓”工作总基调,全力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瞄准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发展“高”目标,谱写汶上县烈士褒扬工作“新”篇章。

创造优美环境,抓投入促设施“强起来”。2022年11月,退役军人事务部下发了汶上县烈士陵园扩改建工程项目的批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投入整修资金350余万元,按照开放式、公园化、景区式的模式,对烈士陵园进行高标准提升改造。改造基础设施。陵园周边拆除原实体墙,重新设计成透空围墙。园区内增加照明系统,在主道两侧及纪念碑周边设计庭院灯及高杆灯,使得整个区域在夜晚保证透亮的观赏效果;将原铁栅栏门拆除并替换成电动伸缩门。修缮纪念性设施。园区内东西两侧安置纪念铭墙两座(烈士英名录、汶上三大战斗),原中心步道周边部分设施拆除,在绿化带内放置八座英雄雕塑。园区西北角新增墓区248平方米。提升绿化效果。陵园内重新铺设草皮,在保留部分植被的情况下重新铺设草坪、鲜花等地被植物。随着绿化效果的升级提升,将整个陵园打造成城市绿地的一部分。

创新管理机制,抓服务促改革“动起来”。汶上县全链条做好烈属优待关爱工作,深入落实《烈士褒扬条例》等政策法规,切实解除军人军属后顾之忧。坚持烈士褒扬活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模式。汶上县烈士陵园创新祭扫方式,加强线上线下联动,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网上宣传,探索开设了网上纪念堂、VR展示、视频远程祭扫等多种形式,以可视化、交互性“云祭扫”等方式,为烈士亲属和祭扫群众提供更多样的服务。今年以来,烈士陵园接待祭扫群众4万余次,举行清明祭扫烈士活动、烈士纪念日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等县级活动 10余次,充分发挥了烈士陵园红色“新地标”作用。统筹做好烈士纪念设施动态管理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摸底排查,全面了解掌握全县烈士纪念设施现状,完善烈士纪念设施数据库,实施动态信息管理。加大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力度,积极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升级改造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丰富社会化拥军新内涵。联合教体、文旅、交通等单位开展针对现役军人子女和家属的“无忧工程”,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发展。联合商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教体等单位开展“三场五区”(市场、商场、广场;政区、工区、社区(村)、校区、景区)活动,打造万隆国际、圣泽商场、职业高中等双拥文化阵地。精心打造社会化拥军品牌,大力支持全县爱国拥军协会和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发起成立拥军联盟,完成第二批百家企业加入“拥军联盟”集中签约授牌仪式,动员更多社会资源和志愿者参与双拥活动。

营造浓厚氛围,抓宣教促褒扬“红起来”。创新开展烈士褒扬工作,充分发挥“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体功能,为宣传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红色九月·英烈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启动英烈文化“六进”工程,为县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红色志愿讲解员颁发聘书,并邀请革命前辈现场讲述红色故事。此外,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县第三实验小学捐赠《汶上英烈》《光照千秋》等红色丛书200余册,让国防教育为校园添色。全力营造“一片红”双拥氛围。通过大力建设双拥和国防教育阵地,全力开展国防宣传教育,建立双拥网站、开通电视专栏等方式,筑牢阵地,多维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拥军崇军的浓厚氛围。目前已建成双拥文化公园2处、双拥广场3个、双拥路(街)2条,设置双拥宣传栏25个、荣誉墙360个。开展了“最美退役军人”“爱国拥军单位”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举办了“庆‘八一’双拥共建颁奖仪式”“国家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大力营造崇尚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社会氛围。今年8月5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承办汶上籍烈士冯振迎接暨安葬仪式,5万余名群众自发参加活动。车辆鸣笛致敬,消防战士脱帽敬礼,这是这座城市对英雄的礼赞,挽联绵延数里,不少市民手持白菊,自发前来送冯振烈士“最后一程”,表达深切哀思和无限崇敬。近年来先后开展了英烈文化走进青少年、发放红色丛书、寻找家乡的烈士活动,完成了《光照千秋》《孔孟之乡英烈谱》编辑活动,完善了烈士褒扬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及烈士英名录编撰工作等。

(伊宝同、孙畅)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