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命名新一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至此我国已累计创建4批116个示范工程项目,基本覆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经济日报)
从以铁路为主构建综合运输“四梁八柱”,到协调公路、航空充分发挥各自运输优势,再到实施“公转铁”、“公转水”等多形式联运点对点完成货物从“发”到“收”全过程服务,铁路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运输力量,不断整合路网优势,推动综合运输网络量质提升的同时,为万千企业和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打通“堵点”突显多式联运“便利性”。物资流转往往不限于仅通过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单独完成,而是需要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来回转运,但不断的倒腾不仅费时费力费心,更成为制约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堵”点。近年来,随着诸如拉林铁路、成青铁路不断抹去高原交通“留白”、跨境运输代表中欧班列持续增强运力供给,中国铁路运输覆盖范围在不断拓展的同时,更以大运量、低运价、高效率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百姓的青睐。为助力新兴多式联运方式不断发力,铁路部门整合资源,打破运输模式局限,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等骨干铁路交通网络搭建起多式联运“筋骨血脉”;推行“一票制”、“点对点”、“门对门”多种联运运输服务,有效推动多式联运体系转型升级……一系列以铁路为主导的便利化举措让业主省去中途“转车、找车”难、时效差的烦恼,把“货主家中坐,享尽天下物”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疏通“困”点提升多式联运“实惠性”。为有效解决多式联运“铁路占比不高”、“最后一公里”接驳难、各运输方式协调不畅等难题,切实提升多式联运体系实惠性,铁路联合公路、航空、水运持续增加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成立联运专班、推广宽体集装箱;大力实施“一票制”、“一箱制”服务改革,在提升货物转运时效性的同时切实为生产企业带来了“简单而粗暴”“省钱”大实惠。据统计2022年全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共完成集装箱约720万标箱,降低物流成本超100亿元。显而易见,多式联运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真正让利于民、造福桑梓的重要载体,更是铁路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的有力见证。
未来在多式联运发展的进程中,以铁路为媒融合多种运输磅礴力量,让综合运输活力更澎湃,就能不断拓展多式联运发展新空间,更好推动中国交通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文/黄涛、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