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评理|妥处分歧、增进共识: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前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1-14 17: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时隔18个月后,中欧峰会拟于下月在北京举行,这一消息,也再次明确传递了中欧双方将互利互惠合作持续推进的信号。

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顿日前到访北京,与中方多位高级官员会面。随后,布雷顿在当地时间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欧峰会将在12月7-8日举行。

布雷顿称,“能够重新接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他表示,与中方一系列负责人的会面,是“重新平衡我们之间关系的一个机会”,也让中欧双方能够“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布雷顿认为,其与中方官员的会面是“建设性的”,但“在一些问题上气氛较为紧张”。中国方面尤其就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提出了关切。但除此之外,双方也就中欧经贸关系、5G和供应链合作等一系列议题交换了意见,这也说明中欧双方的务实合作不但范围广,且双方也都对其潜力充满了信心。

在布雷顿之前,欧盟一系列高级官员曾先后到访北京。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10月到访北京,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曾于9月来访。这些来访,以及中国总理今年6月出访法德两国,都表明了中欧双方加强战略沟通、共同推进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意愿,而双边关系的发展也符合中欧双方的共同利益。

当然,中欧双边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并不会因此就被搁置。但对于分歧,中欧双方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希望能够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在这种共识之下,中欧关系一直以来也都保持着总体健康的发展势头。

当前,中国正在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外企创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也给全球带来更多的市场新机遇。

在把握机遇方面,欧洲从不懈怠。2022年,在疫情冲击以及双边关系出现紧张的情势下,欧洲对华投资仍然大幅激增。在许多欧洲企业眼中,尽管一些政客叫嚣对华“去风险”,但中国始终是“可靠、高效、可预测”的市场。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为例,该公司目前就在推进在中国广东省的新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预计该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00亿欧元,这也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中欧双方是全球范围内推进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的两大重要力量,也是重要的两大经济体,中欧应该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而绝非“系统性竞争对手”。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11月14日社论

原标题:China and EU natural partners despite difference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