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在核技术方面实际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教授雅格布·布翁焦尔诺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CNBC这篇题为《中国如何成为新核电之王,美国又如何力图东山再起》的文章发表于8月份,其在开头显著位置配了一张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电站的照片,照片主角就是“华龙一号”。
为什么是“华龙一号”?近期,中国日报外籍记者内森(Nathan Williams)探访了福清核电,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
今年5月5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6号机组通过竣工验收,标志我国完全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我国核电技术水平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这是一个由5400多家公司、20多万人、超过6万台设备组装成的一个巨大工程。它不仅宏大,而且更加先进,包括非能动安全系统、更高的热能转化效率、能够抵御大型飞机撞击等。
特别是非能动安全系统,在反应堆中储备着5000吨水,紧急情况下可用来冷却反应堆,即使没有电也能为反应堆降温。
Third-generation reactors like Hualong One have passive safety systems so the reactor can self-regulate. 5,000 tons of water is stored, ready to cool the reactor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which can operate without electricity.
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发电量可满足1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生产用电,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
2013年,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核电技术也随着这一倡议走向了世界。目前,中国已经在巴基斯坦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两台“华龙一号”机组,每年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清洁电力就有200亿度。
如何让更多国家用上核能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里不乏许多发展中国家,它们人口规模、经济体量有限。如何让核电站的建设更加容易,建造成本更低,让这些国家也能用上核能?模块化小型堆建造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之一。
模块化小型堆因其安全性、部署灵活性及多用途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新一轮核能技术变革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这次,中国凭借着“玲龙一号”正向领跑行列迈进。今年8月10日,内森在海南昌江见证了“玲龙之心”吊装的历史时刻。
“玲龙一号”一台机组就能满足52.6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却只有“华龙一号”的十分之一大小,甚至可以把它想象成岛屿的移动“充电宝”。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晓亮表示,“玲龙一号”未来的目标,主要还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种更优选择。
Moving forward, Linglong One aims to serve primarily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a more optimal energy solution.
对于核能的利用,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却可以改变未来,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将继续为共建绿色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