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高空“牵手”成功,中建一局大学工科综合楼项目顺利完成钢结构连廊提升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1-03 12: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建一局济南大学工科综合楼项目顺利完成钢结构连廊提升。两座塔楼在50米高空“牵手”成功,标志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完成。

钢连廊位于两栋塔楼13层-14层之间,最大跨度约30米,提升高度50米。其中,塔楼二三层为不规则设计,是钢结构平稳提升的“拦路虎”。为保证提升的平稳性与安全性,项目团队经过多次专家论证与方案对比,最终采用“地面原位偏移拼装+导轨辅助斜拉限位+整体液压同步提升”的施工技术,即先在地面拼装钢连廊,拼装完成后通过导轨的辅助斜拉,使钢连廊完美绕过障碍物,回归原位后继续垂直提升至设计高度。

此次提升的钢连廊平面投影形似直角梯形,不规则的形状导致传统的提升临时加固措施难以保证提升安全性。为此,项目团队创新提出“双三角牛角式加固措施”,并附加依靠自身结构柱稳定性的抱箍式加固措施,双管齐下增强提升架强度。

在传统的钢连廊拼装过程中,通常采用H型钢进行找平,费时费力且胎架制作难度大。项目团队借鉴千本鸟居结构特点,创新发明“一种鸟居式钢连廊(钢桁架)拼装胎架”,在保证胎架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材料使用,降低了胎架制作难度,且兼具美学观赏性。

为保证高空焊接质量,项目还创新发明了“一种峰驼骑乘式焊接作业安全平台”,利用现有牛腿等原有结构作为主受力,将骆驼“双峰驼”对应两个焊接工位。工位呈对称式布置、平稳牢固,有效解决了传统的焊接操作平台应用场景单一,而小型的焊接吊笼又缺乏安全性的问题,让工人在高空也能安全享受如履平地般的作业体验。

为保证连廊对接精度,实现塔楼成功牵手,项目提前借助三维激光扫描、BIM逆向建模分析等,将点云模型与设计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实测实量进行偏差校核,过程中在桁架特征点粘贴反射贴片,借助全站仪定位测量,准确将钢连廊的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在此次钢结构提升过程中,中建一局济南大学工科综合楼项目团队累计产出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工法三项,切实以智慧建造助力品质履约。

据悉,济南大学工科综合楼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总建筑面积约7.9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实验室、工程技术示范中心、实验展示中心、报告厅及配套服务用房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助力高水平大学与教育强国建设。(图片由李尚隆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