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秸秆“两头甜” 河南禹州文殊镇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环保增收“双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24 12:2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24 12: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最近全镇都在禁烧,我作为脱贫户也得想办法回报,出来清运秸秆帮村上做点事。”连日来,在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镇宋湾村,脱贫户宋更强每天早早就开着三轮车清运玉米秸秆。

农作物秸秆任意丢弃和焚烧现象是乡村振兴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绊脚石”。为有效解决秸秆出路问题,文殊镇党委政府压实各级职责,形成“镇、村、组”三级清运网格化管理,以“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民参与”的秸秆回收工作机制,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重点主攻方向,积极采取收储离田、饲料储存等多种有效措施,通过云广播、宣传车、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秸秆综合利用信息传递到家家户户。

在文殊镇坡街村领头羊牧业有限公司,一辆辆满载玉米秸秆的货车不断驶入。这些玉米秸秆、苞衣经过机器统一粉碎打捆后送往天源热力公司作为热能原料。该企业对主动搬运到公司的秸秆给予140元/吨的价格回收;对需要公司去搬运的给予100元/吨的价格回收。文殊镇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逐步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每到秋收季节,如何处理玉米秸秆是一大难题,不能焚烧,不能乱抛,打碎还田成本也高。原来那秸秆都没人要,现在大家争着收呢。”在文殊镇宋湾村,看着村里脱贫户及闲散劳动力干得热火朝天的样子,村党支部书记宋红彩高兴地说。

文殊镇镇长方方表示,玉米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不仅解决了村民的难题,也给村民带来了收益。“秸尽所能变废为宝”,不仅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也促进了农户增收,实现了一根秸秆“两头甜”。文殊镇将进一步推广和扩大秸秆加工综合利用的规模和覆盖面,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图片/陈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