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喜看丰收粮满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9 16: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19 16: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播一粒种,秋收满担粮。近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玉米迎来丰获,满载金黄玉米的运输车辆奔驰而过,晒场上、农家院落里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村民们满怀着丰收的喜悦,大型玉米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金秋丰收的景象。

“藏粮于技”保丰收

“我种了十几亩地,今年全程按照农技专家的指导科学播种,玉米长势喜人,一亩地能收1500斤,按现在市场价1.36元/斤计算,一亩地能收入2000元。”村民赵秋香算了一笔丰收账。

据了解,顺河回族区东郊乡土地资源丰富,村民有种植玉米的传统,但是传统的种植方法产量低,收入不理想,大部分村民都不愿意种植。

为了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一方面积极推广耐密高产良种,玉米种植密度得以大幅提高,比原来多增加了3到5亩的种植行数;另一方面,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一改过去“一炮轰”施肥方式,分次精准追肥,水肥利用率更加高效,玉米生产实现连年丰收,牢牢端稳了粮食饭碗。

据东郊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赵亚东介绍,为了今年玉米能够全面丰收,顺河回族区农业农村局为农户发放“一喷多促”“大礼包”,防治玉米南方锈病。以玉米南方锈病为重点,组织开展“一喷多促”宣传,扎实推进“一喷多促”落实到田,确保秋粮稳产增收、农业提质增效。

“线上发展”促丰收

顺河回族区紧紧围绕粮食安全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不仅让村民扛稳了“粮袋子”,还鼓起了“钱袋子”——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首位产业来抓,积极引导群众采取“订单种植、市场收购”相结合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连片开发特色作物。

在乡、社区积极推行“订单农业”模式,通过线上“电商+线下”市场协同推广、协调收购模式。及时推送销售信息,积极协助村民打开销路,用订单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同时,利用近郊区位优势,将玉米秸秆转化为饲料进行售卖,增加玉米种植附加值,确保效益最大化,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以产业促振兴、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农机上阵”助丰收

东郊乡种粮大户田奎说:“今年的玉米收成特别好,收起来不晓得累,光我家预计能收八九万斤,比去年增产两万多斤。”

据了解,为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农机部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广农作物收割机械化作业。顺河回族区农业农村局抢前抓早,充分考虑“三秋”期间可能出现的阴雨灾害天气状况,积极做好机具跨区调度、安全生产与机收减损培训,制定“三秋”农机化生产应急预案,依托农机合作社成立应急服务队,摸清农机应急装备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开展应急作业机具的维修保养,以便做好机具调配使用,确保农机化生产有序开展,安全平稳、高质高效完成今年“三秋”农机作业任务。

近年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以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头道工序”,以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作为主攻方向,立足特色产业,做足种植文章,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将百姓的“望天田”变为“致富田”,描绘乡村振兴绚丽篇章。(图片/樊士谦)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