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妇女十三大• 巾帼追梦人|侯红琴:让秦腔艺术之花常开长盛

侯红琴把舞台作为奋斗的岗位,把对秦腔的热爱和执掌百年剧社的责任化作前进的动力,在奉献中绽放芳华、在坚守中绘就出彩。

喜迎妇女十三大• 巾帼追梦人|侯红琴:让秦腔艺术之花常开长盛

来源: 中国女性杂志
2023-10-19 16: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正式踏入戏门至今,侯红琴已在秦腔艺术园地里默默耕耘了近四十个春秋。她不仅是戏曲演员,也是管理者。侯红琴说,在自己的艺术人生中,秦腔早已融入血脉,“我把自己完全交给了秦腔戏曲,秦腔也让我收获了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今年9月,侯红琴当选陕西省出席中国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她将和其他代表一起赴京参加盛会,共商妇女事业发展大计、展现新时代巾帼风采。

侯红琴是国家一级演员,秦腔旦角演员、西安三意社社长,凭借传统大戏《火焰驹》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并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她还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陕西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侯红琴嗓音甜美圆润,行腔委婉流畅,特别善于以声传情。其代表作有《火焰驹》《五典坡》《玉堂春》《铡美案》等。

把秦腔融入人生血脉

侯红琴出生在陕西省周至县,高亢激昂的秦腔陪伴着她的整个童年,秦腔的声音已潜移默化地注入她的血液,指引着她不断学习。在父亲的支持下,1984年她如愿考上了周至县戏剧学校,一年后,考上西安市艺术学校,由此开启了自己的秦腔生涯。侯红琴感慨,自己的秦腔艺术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幸运而踏实,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先生先后为侯红琴教授了《苏三起解》《表花》《探窑》等传统经典折子戏,“先生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唱戏,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1991年,侯红琴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西安三意社。刚进三意社,她就排演了《法门寺》《玉堂春》《三娘教子》《狸猫换太子》等戏。侯红琴的表演功底在“实战”中崭露头角,演技演艺得到精进与锤炼。1997年,三意社推出青春版《火焰驹》,侯红琴在剧中饰演女主角黄桂英。也正是这部成为三意社“看家戏”的作品,让侯红琴一举夺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那一年,侯红琴还不到29岁。每逢演出该剧目时,很多观众依旧是冲着“黄桂英”而来。侯红琴坦言,每一次看到观众对秦腔的热爱,都让她更加坚定要一直留在舞台演出。

做“守正创新”秦腔人

西安三意社始创于1895年,是国内目前现存的为数不多的百年剧社之一。2005年,侯红琴成为百年秦腔剧社三意社社长,这一年她30多岁。“我要把多年的积累用在秦腔事业的发扬光大上。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但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陕西地方戏曲却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我希望尽己所能,推动秦腔这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时代性,并将这一古老艺术传承下去。”这些年来,侯红琴的办公室有两件必备物件:一个是钢丝床,是她加班演出后暂且休息的地方;另一个是行李箱,里面备有春夏秋冬的衣物,是她说走就走的演出行囊。侯红琴想追赶时间,“一方面我希望更多出去演出,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将舞台让给有才华的年轻人。”

“传统历史文化艺术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们应该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用心用情创作更多的文艺佳作,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侯红琴说,这是自己踏入秦腔事业时的初心,也是这几十年来,自己一直遵循的艺术原则。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百年三意社迎来新生机,融入西安演艺集团大家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三意社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先后创排红色现代戏《陕北往事》、秦腔抗疫剧《守护者》、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司马迁》、秦腔新编历史剧《横渠先生》、原创眉户现代剧《山花》、传统剧《周仁》《母子恨》《九江口》《安国夫人》等一批优秀戏曲作品,先后荣获国家(部)及省市各项荣誉150余项。

始终将人民牢记心间,侯红琴说,这些年,从酷暑到严寒,从山区到田间,三意社的演出足迹遍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线上、线下演出惠及上千万基层群众。

为培养人才振臂发声

侯红琴认为传统艺术需要传承与赓续。一路走来,她深知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培养戏曲人才对于一个经风历雨的百年剧社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在任职期间,她甘当绿叶,为年轻演员创造机会,西安三意社培养推出了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涛、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升娟。在侯红琴的带领下,百年三意社的众多艺术家纷纷将自己的看家剧目传承给新一代的秦腔人,一字一句地对新人进行规范,并且给年轻人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让年轻的演员们能够勇于追梦、勇于奋斗,引导新一代秦腔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激励他们再创佳绩、再续辉煌。

在今年政协西安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侯红琴委员提交了《加大传统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建议》提案。她表示,今年三意社将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创建戏剧研习班,为秦腔舞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才,育新人、兴文化、凝合力,把秦腔艺术品牌越擦越亮。

侯红琴把舞台作为奋斗的岗位,把对秦腔的热爱和执掌百年剧社的责任化作前进的动力,在奉献中绽放芳华、在坚守中绘就出彩。

 

【责任编辑:王晔】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