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助力云龙苗尾傈僳族乡早阳村发展
“这是通往我家的大公路”“这是就澜沧江旁我的家乡”“这是我家的大房子”“这些是我们家的核桃树”……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青年志愿者带领下,大理州云龙县苗尾傈僳族乡早阳小学的小朋友用心绘制家乡山水美丽画卷,并自豪地进行了释读!
早阳村,是一个具有大山的伟岸与豪迈,又有江水的青绿与透彻的地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这里山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每一次的到来,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更让我们更加迷恋这个这依山伴水的山村。
傈僳山乡旧貌换新颜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道路都泥巴路,群众出行实在不便,经济作物、农副产品等都是全靠肩扛身挑前往集市,往返需要1天时间……”这就是早阳村最初的写照。
云龙苗尾乡作为大理州唯一的一个傈僳族乡,其所属的早阳村共有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总人口1078人。主要以有傈僳族为主,还有白、彝、汉、怒、阿昌等世居民族,其以农耕为主,生产结构单一,经济收入有限、人居环境亟需改善。以及基础设施不健全,道路不通畅,乡村经济发展受到桎梏。为解决系列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要想富,先修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以澜沧江边蜿蜒、绵长的一级公路为依托,先后完成密五山、老缅山等村民小组路面硬化,并适时组织人员、挖机等对通往五指山、孟帕村民小组等的塌翻、滑坡泥石进行清理,有效保证了村民生产生活。
“现在生产生活都很方便!到亲戚朋友家串个门一会就到了!”村民们深切的感受到出行的便利。
一条条山路沿伸山区,贯穿大峡谷,将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村民小组网络一体,构成“一张便民网”。
经过多年努力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全村上下憧憬美好未来。
按照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创新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建设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兴旺路、环境宜人的生态宜居路、治理高效的安全畅通路,为民服务打造一条“小康路”。
村党总支书记李华底气十足地说道:“目前,实现村村通公路,户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早阳村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通过各级政府,尤其在大理卷烟厂全力帮扶下,截至2023年工厂共计投资917万。全村实现道路、沟渠全部得到硬化,村民小组道路全部得到硬化;建立垃圾焚烧池、蓄水池;推行"厕所革命";实施亮化工程,200多盏太阳能灯布满整个山村;全村289户,有稳固安全住房,自来水源全面覆盖到家家户户。这些安居工程、惠民工程,既为各项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
“现在日子越来越红火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村两委及工作队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特别是人居环境的改善,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啊!”当地群众一致称赞,拍掌称快。
更值一提的是,当前早阳村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推动乡村振兴。植业形成气候:全村水稻面积228.35亩,平均亩产1500斤,包谷种植面积2660.4亩,平均亩产达800斤以上,有效保障了养殖业的基础;在工厂帮扶下,贡菜种植成为一项致富的新兴产业,2022年共种植76.2亩,平均亩产可收入8000元;泡核桃作为经济林果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核桃林5300多亩,平均亩产500斤,年销售总量132吨,并以及还有花椒、零星中药等种植。养殖业形成规模:肉牛养殖和传统黄牛养殖户102户,存栏685头;黑山羊养殖户118户,黑山羊存栏5209只;生猪养殖户213户,生猪存栏3195头。加工业形成雏形:现建成一个农产品加工厂,为进一步探索产业化深度加工,迈出一大步。除此之外,每年还有外出务工的220人,年总收入约450万元。
目前,各个村民小组村民购买了不同级别、款式的小轿车、越野车,生活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达99%,福指数得到不断的提高。
多举措并进,美丽乡村流光溢彩,展现出“最靓的颜值和风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努力、奋斗和持续不懈的结果。在村两委、工作队和大理卷烟厂帮扶下,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困惑,乡村群众始终保持不懈奋斗的姿态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干劲、韧劲,一路克服一个个难题,一路前行。
“近年来在大环境下,养殖的猪和山羊无法销售,亏损很大……”早阳村小甸村民小组养殖大户杨雄伟面对疫情期间自己的养殖业受到严重损失,没有灰心丧气。杨雄伟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不等不靠,积极寻找新的“致富路”。帮助妻子在乡村公路边经营餐饮店;因地制宜地种植了芒果树、咖啡树等热带植物,并进行咖啡专项考察,构思了一个长远的发展蓝图。
千言万语无尽处,情到深处自然浓。在交流中,杨雄伟从起初的腼腆、不善言辞到后来侃侃而谈,曲折的经历彰显出他果敢、担当的精神。
“2020年下半年,60多头大猪因感染‘口蹄疫’致死,全部掩埋,前期的努力化为泡沫……”脱贫致富典型何国军夫妇淡然自若地谈起往昔“祸事”。很快时间里,何国军夫妇从重创的阴影走出,铆足干劲,持续扩大了产业。
“现在我们家有山羊80多只、山猪20多头、土鸡60多只、农田2亩左右,并且还经营一些小本生意,每年还酿酒1000多斤……”交谈中,何国军一直显得很谦虚、含蓄。除了在年收入上有所“隐藏”外,对自己的养殖业、种植业、农副产品买卖等成果,毫不掩饰,那就是一份自豪与幸福!
类似的情况,在各村民小组养殖户中比比皆是。大家对经济收入年年翻番,信心满满。
辛勤耕耘,如愿圆梦。一个智志双扶优秀案例由此证明。早阳村的大学生李汝梅,因为父逝世,母亲离家,由贫困户的叔叔来抚养她,但是其能力有限。工厂得知情况后,每年给予3000元的助学金,并帮助争取相应政策支持,激励她要好好读书走好人生路。由此,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李汝梅奋发图强,不负众望,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走出了深山的李汝梅,现在已经毕业,并在江苏正常工作生活。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当前的重点任务。下一步村两委及工作队将整合资源,深固、优化已有产业,积极开发引进‘水上垂钓一体化产业’,以及傈僳族文旅项目、“双100”产业发展项目等新项目,全村群众将在党总支带领下,大踏步迈往致富康庄大路。”驻村第一书记高健畅谈五年规划。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金色的光晖普照澜沧江,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傈僳族乡山坡上的金色稻田、果实累累的玉米地,远山云雾缭绕,形成连绵画卷的田园美景。(大理卷烟厂 陶华 苏雪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