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深耕除病痛,创新医疗谱新篇——聚焦深大学子的新时代使命担当

笃志深耕除病痛,创新医疗谱新篇——聚焦深大学子的新时代使命担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8 12: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民健康是“国之大者”,高端医疗器械是“国之重器”。在本次广东省“互联网+”比赛中,深圳大学的“神通——高分子神经修复材料的突破者”项目备受关注,获得了本科创意组小组第一,广东省金奖的傲人成绩。该项目由来自高等研究院的甄毅同学领导,通过编辑高分子人工合成材料结构模拟人的自体神经结构,研发出国内首个国产高分子神经修复材料,更是全球首款神经仿生修复产品。既解决了进口产品界面致密,物质交换差,导致新生外周神经萎缩的问题,又解决了国产产品材料易发生降解过快,易导致神经失去保护而塌陷的缺点。

受益于高等研究院“产学结合,学科交叉”的新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大一开始,甄毅就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在老师的课题组参与外周神经修复模型构建的相关研究。“五年前,我还是一名运动员,我的队友在深蹲训练时意外砸到腿,造成腓总神经断裂,手术后两年也不能剧烈运动,老实说,我刚开始也只是想搞清楚怎么样可以让神经修复的更好。”谈及为什么会这么早就开始神经修复研究,甄毅如是说到,“但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当我站在病房,面对着手臂粗壮却拿不起筷子的农民工患者;面对着因为没有好的神经修复材料,而不得不继续采用自体神经移植导致身体其他部位感觉丧失的患者,我感觉到,我的工作被真实地需要着;需要有人承担起这个责任,尽快地让前沿科技成果成为可以真切影响到百姓的产品。”

图为神通项目负责人甄毅(右一)与临床医生探讨产品改进方案

据了解,甄毅虽然是本科生,但在神经修复领域已有3年的学习研究经历历,已拥有3项相关发明专利和2篇SCI论文发表。依托于深圳大学和高等研究院的优质校友、企业合作资源,神通项目团队在进行稳定性工艺优化的同时,赴生物科技企业、创业基地开展团队培训20余次,针对医疗器械的上市注册路径、医疗器械管理政策等开展深度学习,在多变复杂的商业化进程中积极推进项目落地。

图为神通项目负责人甄毅(右一)与导师和同门师兄师姐合影

被问及以后的打算时,甄毅说到:“生活不仅仅是活着,外周神经修复之路仍道阻且长。但没关系,我还年轻。一千多天的努力,我们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实现了高分子神经修复材料的国产突破,未来,还将会有用于关节位外周神经损伤的可弯曲套管,用于长距离缺损的高韧性套管等等,我会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奋斗下去!”深大学子的创新精神和毅力为科技和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千万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带来了曙光。

图为神通项目负责人甄毅(左一)患者恢复情况

高等研究院深圳大学的一个小规模、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特区,学院汇聚顶尖师资,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宽阔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功底、突出专业技术与创新能力并且善于解决问题的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开展高质量的课程学习、深入实际的专业实践、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使学生在真环境中研究真问题、开展真科研、产出真成果,许多学生在本科毕业前已经成功发表了论文或申请了专利。

图为深圳大学创新创业中心部分团队合影

此外,深圳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机会。“我们把创新创业当作育人的理念在培育,重视校园文化引领,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提升学生们的‘双创’意识和‘双创’精神,帮助他们成长。”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黄凯珊如是说。这种积极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激发了深大学子们创新创业的能力。他们的故事是深大创新创业教育的骄傲,也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未来!

在深大,在深圳,从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而是整个深大,整个深圳,一浪接着一浪奔涌向前!在创劲十足的深圳,只有有梦想,就能一步步成为现实。(图片由深圳大学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