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管理让城市更美丽。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全福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践行城市管理“14N工作模式”,全面落实“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推动“特色城管服务进社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绿化景观品质、解决城市管理痼疾、植入智慧管理理念,全力打造“全福美好生活圈”,塑造有深度、有色彩、有温情的城市管理场景,不断提升街道服务功能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强化党建引领,用好城市管理“调色板”
全福街道充分发挥“红阵地、红细胞、红动能”优势,把党建触角延伸至城市管理各个方面,着力打造以党建“红”为主线,以城管“蓝”、环卫“橙”、园林“绿”、志愿“红”为支线的“多彩城管”党建品牌,让党旗飘扬在城市管理第一线。按照“1+10+4”工作原则,即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1个目标,采取 10项工作措施,达到4个工作要求,建立以党员、城管、社区、物业、志愿者等为主体力量的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强化城管委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联合共治,城管委各相关单位把办公室“搬”到社区工作站、小区广场、居民楼道,以“调色盘”工作模式,将城管服务,基层治理,志愿活动有机结合,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绘就城市管理的美丽画卷。截至目前,共开展“多彩城管”服务活动190余次,参加人数达22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
二、细化业务工作,绘好城市管理“工笔卷”
城市之美,始于“颜值”,精于管理。如何让全福商圈的人间“烟火气”与城市的“洁净美”相伴而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全福街道坚持精耕细作,在严格落实商户“门前五包”责任制的同时,坚持721工作法,用柔性执法和细致耐心促进乱堆乱放、外溢经营等问题的解决。今年以来清理店外经营180余起,乱贴乱画小广告600余处,拆除违规灯箱、户外广告15处。航运南路,是一条宽约6米、全长600余米的背街小巷,两侧聚集着60多家商铺。绝大多数商家把商品摆到了店外,还有些驿站就把快递堆在路边,群众购物时又把摩托车、电动车停在路旁,导致原本就不宽的路面拥堵成了常态。航运路社区城管工作站积极回应商户和居民的诉求,对占道经营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取缔,而是通过挨家挨户上门为商户整理货物,帮助沿街商户合理利用店内空间。并在道路两侧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引导居民购物车辆合理停放。如今的小街,路面宽了、环境好了,营商环境也更加和谐。
三、特色城管服务,彰显城市管理“亲和力”
度量一个城市的民生品质,最好的方法是深入寻常阡陌,在万家忧乐中感受民生服务的温度。今年来,全福街道不断深化“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内涵,在落实“14N工作模式”基础上,一居一品为辖区16个社区量身定制了“特色城管服务”,真正让城市管理的红利飞入寻常百姓家。电建一社区城管工作站针对侵占绿地种花种菜、楼前无序养花这一难题,通过物业联席会、志愿者下沉入户征集民意,将小区内闲置废弃、管理不善、景观较差的绿地,进行“美丽花园”微改造,居民、物业、城管充分联动,共同开垦建设,让闲置废弃的绿地建设成有品质、有活力的社区公共空间。福辛路是小辛社区的自管道路,道路两侧有小学与幼儿园,每到上下学高峰,小商小贩聚集于此,再加上接送孩子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即便每日安排人员疏导,也无法保障道路的正常通行。为了解决此问题,小辛社区城管工作站联合交警华山中队、交管所、街道城管科共同开展“平安上学路”服务活动,将道路东侧的闲置空间及绿化带进行提升改造,建成一处停车场,引导车辆进入小停车场及小区停放,将原来道路西侧的停车位划为人行区域,既保障了学生上下学安全,又满足了车辆的通行需求。
四、创新管理模式,打造智慧城管“新高地”
全福街道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将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基层治理相结合,在烟厂社区率先引入“智慧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通过“一户一桶一码”的智能账户,及时掌握了整个社区的厨余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包括投放总次数、总的重量,居民的参与率,投递正确率,投递效果发展趋势等数据,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支撑。为持续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社区采取“线下+线上”两种方式进行投放积分兑换方式,让不同的群体都能兑换到自己需要的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下一步,全福街道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扛起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责任,把社区城管工作站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前沿哨所,全面总结、优化、提升“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成效,以基层“小支点”撬动城市治理“大杠杆”,用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赢得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参与和维护,不断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助力打造乐业乐居乐游的新全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