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大思政课”,培树“栋梁之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11 08: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来,各地各校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收获了一众好评。

善用身边教育资源。学校教室里的“小课堂”,只有融入社会生活、家国建设的“大课堂”,才能起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江苏省南通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这里不仅培养了以数学家杨乐为代表的数十名院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还先后有32名毕业生成为革命烈士。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将知名校友事迹和成就,以图文、音像等可视化的方式,陈列于师生每天必经之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身边典型更具认同感、更有亲和力、更富感染力,也更能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之情、报国许国之志。用极具时代特色的鲜活案例和身边典型,树立可信可学、可追可及的标杆,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学思践悟中实现新作为。

鼓励参与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政课唯有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才可称之为“大”。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加入选调生队伍回到百色工作,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百坭村长沙屯村民曾问过她:“你是大城市的研究生,怎么会想要来这么偏远的农村工作呢?”黄文秀说,“百色是我的家乡,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后来她遭遇山洪不幸遇难,但是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风雨之夜的勇敢前行,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大思政课”之“大”,当要鼓励和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中奋勇争先,在真干实干中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植入融入社会肌体。“‘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由于理论知识庞杂深奥,学生往往不易理解,而兼顾“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课堂,更能让学生在真切感悟中体会理论和真理。国庆前夕,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的演员们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国防建设中的青春力量共同回溯那段象征热血与荣光的烽火岁月。映后,有同学感言,“被片中志愿军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和热血坚毅的誓言深深触动了,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将志愿军的精神带到学习研究中去。”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教育方式,更能让学生产生自发的认同和强烈的共鸣。

大思政课非一时之课,思政教育也非一时之事。结合历史和现实,关联国内与国外,共同讲好让青年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的“大思政课”,才能更好为国家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栋梁之材。 (阎语)

【责任编辑:王晗】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