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乡村振兴“薯光”团队于暑期开展探访乡村基层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到达吴家沟村  当天,团队成员又深入大蛇头乡吴家沟村,对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牛兴堂进行深度专访,收获颇丰。

山西大学乡村振兴“薯光”团队于暑期开展探访乡村基层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9-20 15: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激发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山西大学乡村振兴“薯光”团队在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成虎、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史建伟副教授的带领下,于2023月8月10日至18日奔赴山西省吕梁市岚县进行“薯光熠熠,富农兴邦”主题基层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核要领,躬身作物生产前线,努力把所学所得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产业创新升级,增质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促进村民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8月12日,接受了出征精神补给,了解过王会珍的振兴功业和走过王家村的致富新路后,薯光团队队员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成虎老师、黄土高原研究所史建伟老师、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都帅帅的指引下,带着种薯情缘再出发,去见见蕴含在土豆中的生命,去寻觅承载于土豆中的梦想。

调研第三站:科技富农内道——岚县农业农村局与康农薯业有限公司

当天,薯光团队全员前往岚县农业农村局进行问卷访谈。在与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和平、乡村产业发展股股长刘林权的交流中了解到政府落实补贴政策对农民意愿的影响程度较小,保险补助资金小于农户土豆成本投入,农民种植土豆意愿较低,表明今后政府强农惠农补助措施应进一步加强的助农目标。刘股长还向队员们谈及现今玉米种植面积较土豆更大的现实原因,站在农户的立场上剖析农民种植玉米内在动因。对于岚县马铃薯加工厂,刘股长又从加工原料、环保标准、市场营销、合作机构等方面为加工厂倒闭且行情较差的现象给予合理解释。他指出,当今岚县政府仍以种植土豆为重点对象进行农业扶持,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岚县土豆将以文旅产业、马铃薯附加产品、扩增销路为主要抓手,真正为岚县农民增产增值做出实绩,提升广大岚县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技术负责人魏旺红

接着,团队成员们又前往康农薯业有限公司进行观摩学习。他们跟随技术负责人魏旺红讲解,在康农脱毒苗培养室中学习马铃薯在试管苗中的培育时间以及切苗方法,学习了土豆“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商品种”的发展历史时期。成员还研习观测马铃薯床苗栽培与无土栽培两种培育方式。熟悉了岚县马铃薯的重要种植类型:冀张薯8号、青薯9号、晋薯16号。并进一步获知马铃薯病虫害类型极其防治、脱毒马铃薯增产效果及影响、马铃薯生长环境条件等相关知识。最后,队员们又对技术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访谈记录,从机械化种植、贮藏储存、有效防治病虫害等多方面发掘本地的土豆产业技术方面目前的缺陷,创想马铃薯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子。

  图为团队成员在康农脱毒苗培养室中学习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进而对实践数据进行深刻分析,并整理和汇总相关信息,为之后的深层研究提供切实有力的调研参考。

调研第四站:小小的土豆,大大的梦想——吴家沟村牛兴堂书记人物专访

  图为团队成员到达吴家沟村

当天,团队成员又深入大蛇头乡吴家沟村,对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牛兴堂进行深度专访,收获颇丰。

  图为团队成员对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牛兴堂深度专访

团队全员先跟随牛书记前往吴家沟村试验田考察观摩。脚踏田垄,鼻溢清香,队员们在牛书记的介绍中对试验田种植规模、参与人员、耕作方式形成初步认知。之后团队移步国家级示范社——福众薯业专业合作社,亲临感知薯窖内部实际规模以及窖内自动恒温系统的运作形式。

  图为团队成员跟随牛书记前往吴家沟村试验田考察观摩

随后,成员们共同前往吴家沟村民委员会,与牛兴堂书记深入晤谈。团队了解到,自1984年任村支部书记以来,牛书记深入挖掘土豆价值,把一颗颗土豆变成吴家沟村致富新天地的一粒粒“金豆子”。他凭着一股不服输、不认命、不退缩的冲劲儿,成功带领全村人民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拼出一条生路。

马铃薯产业是吴家沟村的主导产业,牛兴堂以“强村富民”为最终目标,以福众薯业合作社为小切口,努力发展庭院经济,发挥马铃薯产业尤其是一级中薯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党支部有力引领,合作社规范运营”的发展模式。在他一手操办的福众薯业种薯合作社中积极推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服务形式;秉着“不能让农民赔钱”的办社宗旨,福众社在保底收购价的基础上,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确保农民基本的种植收益,稳定其入社信心;合作社内部还积极向外寻找多条扩销路径,并新建农贸交易市场,解决了村民在种植、运输、储存、销售等方面的问题。现在的福众社成员已扩展到9个自然村,种植品种也逐步丰富,马铃薯产量年年攀升。

牛兴堂说:“只要给农民带来收入的就是好办法。”到2017年,吴家沟村的土豆种植已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拖拉机、播种机、收薯机一应俱全。全村每年总收入高达150万元,平均每人收入在5000元以上。“农民们只管种,其他的我来想办法”,牛兴堂自找销售路径,把吴家沟的优质土豆输送到各家餐饮合作业的手中。大同,阳泉,运城,晋中甚至内蒙古都能见到吴家沟村马铃薯的影子。全村每年也会定期举办马铃薯合作沟通交流会,并与多个研究院组织线下种植经验座谈会,现在的吴家沟村民已经熟练掌握种薯的各项技巧,种薯意愿持续增高。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吴家沟村村民

“我的愿望是通过乡村振兴,让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完善,产业更兴旺,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牛兴堂就是心怀乡村振兴的实业目标,让一颗颗小小的土豆真正实现了吴家沟村村民致富脱贫的大梦想。

用双脚丈量黄土根脉,用行动践行复兴使命。深入乡村,实地调研,是青年人对乡村振兴的躬行实践,亦是当代年轻人对未知领域的勇于开拓。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走近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粮食问题持续关注,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对调研所得信息进行整体性、系统化的整理汇总,也在心中埋下了富农兴邦的念想。(通讯员:王家怡 薛明照 熊睿洋)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