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访”,打造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案件全链条化解闭环工作模式

全力写好“防”字文章,让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在小  (一)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全力写好“化”字文章,让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化解在真在实  (一)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

“防+化+访”,打造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案件全链条化解闭环工作模式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9-19 17: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自涉市场主体重复信访积案实质性化解先行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恩施市人民检察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全国文明接待室”的窗口优势,以“申·蓝工作室”为平台,把涉市场主体重复信访积案实质性化解作为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工作的重点,强化系统思维,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聚焦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全力写好“防”“化”“访”三字文章,打造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案件全链条化解闭环工作模式,让市场主体舒心顺气、轻松上阵放心干。

一、全力写好“防”字文章,让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在小

(一)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建立健全涉市场主体案件甄别机制,加强控申部门与刑检部门的协作配合,适时审慎用好涉案企业合规制度,积极推动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将矛盾化解在初期,有效减少讼累。在审查起诉环节对涉市场主体案件一律作特殊标识,做到优先受理、快速办理、专人专办,参照“每案必评、实质化解”的要求,一律进行风险研判评估,找准涉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因案而异、因案施策,做到一件案件一个方案、一个方案一起效果,确保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化早化小,有效避免涉营商案件久办不决,有效防止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持续升级和延续,把对涉案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值班律师、刑事和解、检察听证、认罪认罚、追赃挽损作为并经环节,将矛盾化解在前端。如姜某担任某公司副总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虚报冒领的手段,非法占有公司财物,在该案办理期间,检察机关为挽回损失,多次督促姜某将侵占的公司资金退回,解决企业所需,促成双方和解。

(二)畅通矛盾纠纷化解“内循环”。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涉市场主体存在矛盾风险隐患的案件,经分析研判后,及时将案件信息、风险研判情况移送控申部门,做到早研判、早准备、早处置、早化解。如被害人王某某被诈骗一案,该案可能引发舆情,若处理不当,则会发展成信访案件,刑检部门检察官受理后第一时间将案件情况移送控申部门,并会同控申部门一同做好追赃挽损和刑事和解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审查起诉阶段。

(三)打通矛盾纠纷化解“外循环”。完善与政法委、公安、信访等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将可能存在风险的案件通报给市委政法委;对案情重大、疑难、复杂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提前介入公安机关审查;与信访部门通过信息化共享,实时掌握涉检矛盾纠纷案件,打通矛盾化解“外循环”。 如该院刑检部门办理的涉市场主体王某某被诈骗一案,经初步研判可能存在信访风险,若处理不当,该案可能引发网络舆情,造成不良影响,刑检部门承办检察官研判之后第一时间将案件情况推送至“申·蓝工作室”,工作室梳理汇总后由控申部门及时将情况通报至政法委、公安局、信访局等部门,市委政法委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制定调处化解措施和方案,及时做好追赃挽损和刑事和解工作,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审查起诉阶段,避免了信访风险的外溢和扩大。

二、全力写好“化”字文章,让涉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化解在真在实

(一)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对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案件开辟绿色通道,畅通“信、访、网、电”多元信访渠道,让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人“最多跑一次”。压缩办案周期,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将“7日内程序性回复缩短为3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结缩短为2个月办结”,以自我自觉加压为涉市场主体维权减负,1-8月受理的29件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信访件均做到3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实体性答复。

(二)“检察+N”模式促矛盾实质性化解。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对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案件,均由检察长接访和院领导包案办理,发挥“申·蓝工作室”平台作用,综合运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措施,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和建立第三方参与化解机制,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没完没了”的进行全过程释法说理,及时解开涉市场主体的法结和心结。如某劳务公司法人谭某某因其堆放的土壤被他人挖掘向检察机关提出控告,双方就是否属于盗窃罪和堆放土壤的方量发生争议。检察机关通过检察长接访和包案,查明案件事实,把检察听证和第三方化解机制有机结合,邀请律师、基层综治人员参与听证,共同释法说理,解开谭某某法律上的困惑,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并实际履行,谭某某的心得以彻底解开结。1-8月,共受理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案件25件,办结17件,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让涉市场主体舒心顺气,切实推动涉市场主体控告申诉案件实质性化解。

三、全力写好“访”字文章,让市场主体行无拘束、心无牵绊。

(一)开展精准普法。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1-8月开展联系走访企业27次,在走访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强化精准滴灌式普法,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情况,倾听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企业的司法需求,根据每个企业的发展重点和不同需求,研究制定具体服务措施,实施全方位精准法律服务,着力提供超市式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增强企业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补足法律之钙,增强企业茁壮成长的自身实力。

(二)建立回访机制。加强与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建立涉市场主体案件回访机制,对涉市场主体滥用强制措施、违法查封扣押冻结市场主体财物、司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三类案件,逐案接访、下访、回访,对市场主体诉求是否解决到位,涉市场主体案件风险是否防范化解到位,市场主体困难是否帮扶到位,进行逐案跟踪核查。对已办结的涉市场主体案件,实行半月电话回访、每月实地走访,上门问需的回访方式,查看涉案企业现状,了解实际困难,帮助社区矫正对象依法规范开展经营活动,减少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加强后续监管和跟踪回访,既保证监督不落空,又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发展。如社矫对象某药材种植企业经营者钟某在社矫期间通过努力使得企业发展良好,当地党委政府拟将其作为优秀企业家予以表扬,但因其还在社矫期间,评选为优秀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遂向检察机关征询意见。检察机关认为,涉案企业在社区矫正期间健康向好发展是社区矫正对象依法规范开展经营活动的表现,将其评为优秀既是肯定又是激励,利于企业的运营发展。最终钟某的企业被当地党委政府表彰为年度实体经济特别贡献奖。(向丹)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