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才。河南省淮滨县芦集乡树牢为民宗旨,运用“三讲”抓好人才,着重培养乡土人才,使真正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的人有机会,为乡村振兴点燃助力发展的“新引擎”。
讲方法,抓牢机制“总开关”。芦集乡为了让有志向、有担当、有能力的好党员服务乡村、建功基层,乡党委多次召开返乡人才乡情恳谈会,积极开展“我为家乡荐人才”等活动,对愿意回村任职且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及时纳入了村级后备力量库,截止目前,芦集乡纳入人才库人数共196人,后备干部50人,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做好人才储备。为激发广大村干部及返乡成功人士的干事激情,结合学历提升政策,帮助村两委、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并成功引进1名优秀创业人士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目前全乡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33人,每村均配备一名产业带头人,由乡土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有44人,占比33.08%(其中支委28人,村委39人,交叉5人);2022年度新发展党员共36名,其中致富能手28名,占新党员总数的77.8%。
讲担当,细耕事业“责任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芦集乡结合产业实况,对乡土人才库人才进行跟踪服务指导,通过短期业务培训、中长期业务培训、定向培养、继续教育、访问进修、跟班学习等形式,深入培养乡村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本土人才,有力充实了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同时,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发展型经济实体,乡政府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使其尽早进入角色。芦集乡通过“党建联盟+产业联盟”的模式扶持产业带头人邹继强扩大花生产业,利用“双联盟”的优势,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头作用,助力花生产业走稳走深,实现花生产销量倍增,并解决一批脱贫户务工难题,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
讲责任,争当为民“孺子牛”。芦集乡积极号召党员干部在新时代争做“孺子牛”,俯下身子为民服务,乡党委扎实构建“王”字型治理架构,不断优化基层组织架构和职能联动体系,同下“一盘棋”。注重规范“两委”班子运行,2022年3月补选2人进入村“两委”班子,130名村“两委”干部对照五个职位分岗定责,进行模块化管理,优化网格布局。做细网格管理,科学划分基础网格127个,微网格252个,配齐配强“一长三员”533人,并对网格长配备专职手机,确保网格内事事有人干,处处有人管。落实党员联户,要求党员每周至少走访了解一次联户情况,参与联户党员465人,联户数12523户,为乡村治理奠定扎实基础。(图片/朱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