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非遗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18 09:3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9-18 09: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16日,德州市非遗文化节暨第九届中国(宁津)蟋蟀文化博览会在宁津县德百杂技蟋蟀谷举行。该博览会为期两天,共有60家非遗企业参展。其中,独具特色的蟋蟀元素贯穿整个非遗文化节,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德州市非遗文化节暨第九届中国(宁津)蟋蟀文化博览会以“畅享缤纷非遗 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为主要内容,打造黄河大集·非遗大集。整个非遗展区面积1000平方米,打造了食品展区、工艺品展区、剪纸展区、黑陶棠湖埙展区、蟋蟀罐展区、酒品展区、农副产品展区、互动体验区等八大展区。

“此次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德州市、宁津县的非遗文化,也是对宁津蟋蟀文化品牌的进一步推介。宁津蟋蟀既有南方蟋蟀个头大、皮色好的优点,又有北方干旱区虫顽强的斗性和耐力,在各类斗蟋比赛中频频获奖,是宁津非遗文化的金字招牌。”宁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海东说。

每逢8月上旬到10月下旬,是蟋蟀市场的繁荣时期,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上海、江苏等10余个省市的数万客商光临宁津。“蟋蟀对环境要求很高,我们在收虫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田间飞起的野鸽子和斑鸠,说明宁津的生态环境良好。”济南市蟋蟀协会副会长白峰说。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蟋蟀交易市场的日交易人次可达2万人,日交易额30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3亿元左右。蟋蟀市场的繁荣也极大的带动了宁津县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蟋蟀用具等十多个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4.5万余人就业

宁津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齐鲁燕赵文化交汇之地,孕育和创造出了蟋蟀文化、杂技文化、剪纸文化、美食文化、戏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宁津县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4项,市级15项,县级43项。

近年来,宁津县积极探索非遗系统性保护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构建了集非遗文化挖掘保护、创新开发、市场推广、技艺传承、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为一体的宁津“活力非遗”新业态。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