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涵养更为开放的创新生态

【光明时评】涵养更为开放的创新生态

来源:光明网 2023-09-13 13: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作者:王石川(媒体评论员)

日前,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开放的创新生态:创新与全球链接”。据报道,此次论坛释放了3381项创新需求,涉及中国商飞大飞机创新谷等全球2000余家企业,意向投入资金超250亿元。

浦江创新论坛已举办16届,知名度、影响力逐步扩大,打造了国际创新论坛的“中国品牌”。自创设以来,浦江创新论坛始终以创新为核心关键词,积极塑造前沿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国际科技合作的“助推器”、全球创新人才的“引力场”、全球技术转移的“枢纽地”,为我国持续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开放创新生态写下生动注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无一不与创新有关,无一不与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有关。

目前,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项值得提及的“硬指标”是,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标中的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科技应用赋能区域发展,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科技发展成就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创新无止境。当前,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在更多领域解决“卡脖子”难题,如何更好提升民生福祉,仍需向科技要答案、向创新要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是创新从来都不是凭空生成的。创新,需要环境,需要条件,需要引擎来发动,需要火把来点燃,需要生态来涵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就能激励更多的创新主体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就能更有力推动科技创新,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出来。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释放的3381项创新需求,既彰显了该论坛的独特优势和强大魅力,也折射出创新从来不缺需求,关键是如何引导需求、满足需求。近年来,我国设立并举办了多元化的创新论坛,它们既扮演了平台的角色,也扮演了助力器的角色,发挥着连接沟通的重要作用。以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为例,本届论坛首次设立全球创业投资大会,吸引了全球1000多个创业项目、500多家孵化机构和200多家投资机构参与。为项目搭个桥,为机构牵个线,为创新添把火,这正是平台的价值所在。

需要提及的是,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关起门来自己创新。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国际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这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是实现更高层次突破的前提,也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应有之义。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3日 02版)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