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之夜·桥宴"在京举办,以"桥"为媒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兰花之夜·桥宴"在京举办,以"桥"为媒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9-10 15: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9月9日电 9月7日晚,兰花奖配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兰花之夜·桥宴"在北京举办。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主办,兰花奖秘书处、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蒙自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外文国际传播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蒙自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协办。

中国外文局局长、兰花奖评委会主任委员杜占元,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副院长吉林,纳米比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莱纳·利科罗,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茱莉亚学院荣休院长、首席中国事务执行官约瑟夫·波利希,汉学家、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教授白佩兰,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等2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晚宴。活动由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兰花奖评委会副主任委员陆彩荣主持。

杜占元在致辞中指出,兰花奖是中国外文局发起、面向全球的国际文化大奖,旨在积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期待各位朋友能以兰花奖为"桥",共同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携手搭建和平友谊之桥、交流互鉴之桥、民心相通之桥。

伊萨姆·沙拉夫在致辞中表示,很荣幸能够入围首届兰花奖,并借此机会来到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相聚一堂;很高兴能看到有兰花奖这样一个平台,进一步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期待未来中非各国之间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话,增进交流,促进合作发展。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应亥宗在"桥宴"特别环节中致辞表示,蒙自作为红河州州府所在地,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素有"中国过桥米线之乡"和"国际(过桥米线)美食名城"的美誉。希望借助兰花奖这个国际文化交流互鉴平台、通过"兰花之夜·桥宴",把中国西南边陲的传统文化展示给各国贵宾和好朋友们,进一步加深友谊,开辟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的新局面。

活动现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并演示了蒙自过桥米线的吃法及其承载的饮食文化,并现场演绎了根据"蒙自过桥米线传说"改编的舞蹈《桥之情》。

活动的尾声,翻译家、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哲学语言系教授雷林科致答谢辞,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并期待能有更多类似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国之间的了解。

兰花奖由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投身国际文化交流事业,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外籍人士或机构。首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及兰花奖国际文化论坛于9月8日举办。

兰花奖通过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搭建起"文明之桥""友谊之桥""和平之桥",夯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互鉴。"蒙自过桥米线"因桥得名,是中华名膳、滇菜首馔。2014年,"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兰花奖秘书处、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蒙自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蒙自"桥宴"文化品牌,以"桥"为媒、喻"桥"之意,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责任编辑:王晔】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