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美丽,碧水也是幸福。”阜宁县人大常委会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为法定职责。2020年,环境报告制度在阜宁县正式落地,该县人大针对环境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研究对策措施,不断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创新开展全过程监督,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器”,擦亮“阜明水秀”生态底色金字招牌。2020年以来,参与监督代表超1000人次,参与人数占代表总数的50%以上,发现、提出问题600多个,推动解决近500个。
报告工作全年化。2020年以来,阜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筹划,将听取和审议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形成定期审议的工作机制。近几年阜宁的环境报告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2021年实现县、镇(街道)两级全覆盖,去年又对审议报告的形式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进,创新了监督方式,目的就是通过不断整合监督力量、提高监督质量,以更加系统的综合集成监督成果回应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
县镇联动一体化。2021年4月10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阜宁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向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报告年度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制度的决定,推动环保责任级级落实、环保压力层层传导。2022年6月初,阜宁县人大常委会拟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为镇(街道)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调查问卷”。每季度组织环资委委员代表、镇(街道)环资委工作室的代表对工作开展情况、任务目标完成进展进行监督,并将监督的结果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等5个等次,每季度在“阜宁人大代表云家”平台更新监督的结果。
实时监控常态化。县人大环资委依托“阜宁人大代表云家”这一平台,结合阜宁环境监督的实际情况,开发创新了生态环境云上监督系统,展现环境报告特色应用场景。其中的“实时监控”功能围绕查询、预警的目标,将云家数字人大平台与生态环境部门部分监控系统互联互通,代表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查看水、大气等日常监测指标,实现了信息资料的即时搜索查询,为便捷代表履职行权、提升人大工作效能提供信息化支撑。
问题整改项目化。为强化人大监督责任和政府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阜宁县人大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环保监察问题的整改、审议意见提出问题的落实、云家反映问题明察暗访,环资委委员与县污防指联合调查,经常性、动态了解问题的受理、处理、解决的进度,及时跟踪督办,实行销号制度,实现了问题整改的项目化。(周德鸿 刘玲)
(发表于《现代快报 》 202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