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9月6日电 2023年9月6日,以强化科技创新在促进2030年议程落实上的作用,推进科学、技术和知识共享,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主要内容的《数字丝路北京宣言》在第七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闭幕式上发布。
《数字丝路北京宣言》强调,数据缺失、发展不均衡、目标间关联且相互制约等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制约,这种情况在"一带一路"区域尤为凸显。因此,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在促进2030年议程落实上的作用,共享科学、技术和知识,通力合作,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数字丝路北京宣言》提出,要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平台与能力建设。着力深化科技创新和变革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围绕零饥饿、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等重点领域,打造并建设"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要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相关机构,研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卫星联盟,共商、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卫星(虚拟)星座,开放卫星数据获取、处理技术及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共惠"一带一路",为应对发展不平衡和缩减数字鸿沟提供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要着力提升数据共享和互通互用能力。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评估数据合作与分享,共同研制并共享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数据及信息,交流和分享数字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多方经验,提升可持续发展数据的互通互用能力,更科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落实2030年议程。
要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服务与示范。着力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服务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应用示范,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议程提供区域样板。
"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于2016年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共享数据、技术和知识,实现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提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科学与决策支持,服务于2030年议程,推动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DBAR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过去七年来,DBAR通过利用大数据等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方法和科学循证政策等全球公共产品,为"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郭华东表示,2023年是DBAR实施阶段关键年,也恰逢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中期评估年。值此重大历史进程,DBAR将进一步推动实现数据、技术和知识的共享,支撑2030年议程和全球发展倡议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落实。
第七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于9月4日开幕,以"数字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加纳、赞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肯尼亚、德国、意大利等20余个国家约250名专家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