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6日讯(记者孙美真)9月5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表演在贵州省印江县团山村举办,只见表演者们穿着鲜艳的传统民族服饰,或头戴表情夸张的傩戏面具,或身摇小船一般的花灯,精彩幽默的剧情把前来观看的村民们逗得哈哈大笑。
据悉,这样的民俗表演在每个村镇都会定期轮流举办。表演者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因为爱好这些传统表演艺术聚集在一起,可以说表演只是他们的一种“兼职”,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
每当有表演需求,当地文化馆就会发布通知,表演队则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参加。这些表演项目包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印江傩堂戏、花灯小戏等等,为现场观众呈现一场场非遗文化盛宴,加深了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识与了解。
傩戏选段《大姨妈说媒》,故事讲述秦童的大姨妈来帮他说媒。在说媒的过程中,秦童对未来的娘子有诸多不满意,而大姨妈通过"媒妁之言"最后成就了这桩婚姻。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花灯小戏《卖花郎》,表演者周和平现年76岁,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人。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马马灯表演:《推车跑马》。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美丽乡村·踏歌而行”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走进新寨镇团山村。 中国日报网 孙美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