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亚洲第一长洞 东盟留学生开启溶洞探秘之旅

走进亚洲第一长洞 东盟留学生开启溶洞探秘之旅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9-04 17: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留学生在双河洞合影留念 王婵娟 摄

8月31日,在阵阵欢声笑语中,2023“汉语桥”—“诗琳通公主杯”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演讲大赛的获奖者走进位于贵州省绥阳县的双河洞景区,开启了一场神秘的探洞之旅。

“用一个词形容双河洞,你会用什么?”

“自由。”思考片刻,来自泰国的张雅月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感受,这恰与双河洞里的自由碑相契合—以吉狄马加的名诗《自由》为名的石碑,“是自由的感觉,溶洞里的空气特别新鲜,置身于此,非常舒适自在。”

张雅月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参观溶洞,“洞里面的景色特别壮观,比我想象中的更大更漂亮,越往里走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更想去了解前方还有什么,沿途我也拍了很多好看的照片,准备发给爸爸妈妈看,如果有机会,以后我一定会带他们来这里参观旅游。”

双河洞景区位于绥阳县温泉镇,是亚洲第一长洞,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溶洞群,洞内拥有丰富的地下岩溶地貌,石壁造型多样、纹路美艳,河水碧绿幽深,洞挨洞、洞连洞、洞中套洞,堪称为一座“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在深不可测的溶洞里,来自东盟的留学生们纷纷发出感叹。

“进入溶洞里面,第一感受是很凉快,又慢慢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边听导游讲解,一边前行,我觉得很受教,很有意义。”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缅甸留学生陈志雄说道。而令他兴奋的不仅于此,本次与溶洞“碰撞”,以“桥梁”为主题的2023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吸引了他的注意,“来溶洞之前,广场上的摄影展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布局很巧妙,我们循序渐进地看过去,这些以桥梁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贵州桥梁的雄伟和壮观。”

沿着溶洞前行,到达海市蜃楼景观处,仿佛误入水月洞天之地,洞顶长短粗细不一的岩石低垂而下,地面形状各异的石柱拔地而起,神奇至极。从天而降的“天梯”垂直而下,一件件摄影作品错落摆放于两侧,极具视觉冲击力,让人眼前一亮,当现代气息与古老溶洞相碰撞,仿佛是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留学生在双河洞内参观 王婵娟 摄

大家边走边看,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打卡,洞内浓郁的人文气息也让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田老师被深深吸引,“此行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美好的礼物,让我非常震撼。溶洞除了有让人惊叹的长度和规模,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梅尔女士、西川诗人,他们的诗歌让我们在相对黑暗的溶洞里,突然能够看到人类的微光和智慧的光亮,给溶洞之旅增加了很多文化气息,我非常享受。”

从可观可赏到可想可亲,双河洞的面纱渐渐在大众面前揭开,沉睡一万年的溶洞文旅属性正在被唤醒,情感的共鸣和归宿也在双河洞这片新的文化绿洲得以找回。

在田老师看来,这场旅行不仅仅只是一场可以抛之脑后的享受,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次旅行让大家对于贵州文化、绥阳的山川地貌有了全方位、沉浸式的体验,我相信他们回到自己国家也会向海外讲述贵州的故事,把贵州的魅力、本地风采传播到他们的国家,也希望通过他们的宣传,未来能够吸引更多海内外朋友来深刻体会我们当地的民俗民情和秀丽风光。”

作为教育交流周的永久举办地,贵州与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交流基础深厚,合作空间宽广。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溶洞之旅,也让溶洞这一贵州代表性景观,在留学生们的口耳相传中走向了世界,向外界打开了了解贵州、读懂贵州的窗口,为贵州在海内外的形象展示、传播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李前勇 朱淑雨|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