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至23日,四川农业大学“彝情彝景 一研一行”团队前往四川雷波县马湖风景名胜区开展调研,深入挖掘当地多元资源优势,以青年视角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范式。
以农业为基础,青寻特色产业
马湖地处凉山山原边缘的金沙江左岸,海拔1100米左右,生态环境极佳。聚焦马湖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团队成员对马湖景区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致力于通过青年视角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发展。
实践伊始,团队围绕马湖莼菜种植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自上个世纪70年代首次实现人工种植莼菜以来,马湖莼菜种植发展迅速,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了解到,雷波县紧抓莼菜这一特色产业,创新实施“企业资本+财政涉农资金”双向合作模式,于2018年共同成立雷波马湖优佳莼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起到“龙头”引领的作用,辐射马湖周边19个贫困村,助力乡村脱贫致富。同时依靠科技力量,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莼菜产业,加快研发莼菜系列深加工产品,打通“线上+线下”全覆盖销售渠道。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生产基地(秦璇双 供图)
7月19日,团队成员前往雷波县大杉坪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针对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当地以平菇作为主要种植食用菌进行种植推广,一方面其种植技术较为成熟,能保证种植户的基本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种植基地,进一步推广平菇的种植技术,宣传经济效益,不断拓宽农户收入渠道。大杉坪村还紧跟雷波县大力推进牛肉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以飞地模式在汶水镇与牛吃水合作社合作开展肉牛养殖,同时依托高校资源与合作社共建肉牛营养调控与高效饲养技术推广与示范基地。除了为村集体带来产值收益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村集体示范带头,将科技养殖、生态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向农户进行示范普及,带动农户转变传统黄牛养殖观念,不断提高农户养殖技能,以现代化、高效化、高产化因地制宜发展牛养殖产业。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肉牛养殖基地(秦璇双 供图)
经过本次调研,团队总结出大杉坪村的致富新路:围绕“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结合龙头企业、帮扶单位优势,串通生产、市场和技术三要素,以“村集体经济+龙头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为农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以村合作社牵头探索的模式挖掘新产业,为农户增收致富试新法、辟新路,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不断开拓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
以文化为内核,青溯历史本源
雷波地处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是凉山的东大门。山水文化和当地彝汉交融的民族文化、民歌文化、三国文化交汇在一起,形成了景区独特的文化底蕴。以文化为核心,团队对景区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以青年视角探寻马湖历史
文化内涵,赋能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马湖是诸葛亮七“请”孟获的地方。为纪念这段往事,当地先民于明朝万历年间在马湖金龟岛上建起海龙寺,也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座纪念彝族英雄人物的寺殿。作为彝汉文化的交汇地带,马湖当地的彝族文化也极具特色。火把节、彝族毕摩、苏尼特技表演、彝族婚俗展示、彝族式摔跤大赛、彝族民歌节等特色民族传统活动和节日更是吸引游客络绎前来,让当地传统民俗节日成为吸引游客的“金招牌”。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海龙寺展板(蓝凡响 供图)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马湖地区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针对于当地彝族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力度仍然不够,颇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节日大烛会的开展情况和宣传力度和火把节等传统节日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马湖景区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更好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非遗影响力,进一步挖掘打造民俗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品牌等方面,仍然有值得思考之处。只有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文化内涵这一核心,才能将文化产业的“软实力”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硬实力”。
以旅游为载体,青探创新模式
马湖是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泊,风景优美、景色如画。结合马湖农业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团队积极挖掘以旅游为载体,将乡村自然资源、文化价值、生态环境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态势,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针对马湖景区保护利用、建设开发和未来规划等情况,团队成员前往马湖展开调研。在马湖景区管理局团队了解到,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当地在不断提升景区的文化品质的同时也在旅游推广中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铸就当地品牌文化,为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景区以“大旅游”的视野谋划产业定位,在积极推进文旅融合的同时,根据景区内的具体资源条件,开发主题生态农旅项目,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将旅游项目与文化项目、农业项目进行无缝对接,形成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马湖管理局工作人员(秦璇双 供图)
实践过程中,团队还面向当地居民、游客和旅游行业工作者等进行采访并投放问卷。经过总结发现,得益于极佳的生态环境,马湖景区不断吸引游客前来。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能基本满足游客赏玩需求。并且当前景区开发程度一般,景点数量较少,仍然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沿湖栈道、亲水空间等游览设施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游客(蓝凡响 供图)
以本次调研结果为基础,团队初步探索出马湖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抓好旅游发展这一载体,依靠马湖生态资源和文化特色,实现以农业发展带动农旅融合、以文化振兴赋能文旅建设、以旅游发展反哺产业振兴。同时根据马湖景区建设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马湖自然资源。稳步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工作,补齐发展短板,不断促进马湖景区旅游产业更好发展。
本次社会实践期间,团队紧绕农文旅融合发展主题,深入相关企业和生产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十余次,入户调研访谈三十余次,发放收集调研问卷五百余份。接下来,团队将根据实践成果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宣传视频,扎实做好社会实践总结工作,真正做到以青年视角探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道路,以青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蓝凡响 陈义根)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蓝凡响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