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强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贵州省贵安新区展现了新能源产业在此发展的巨大潜力,成为新能源企业扩大生产和业务的新兴投资地,吸引了众多知名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在此建设工厂。

贵安新区强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8-23 0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根据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贵州省贵安新区展现了新能源产业在此发展的巨大潜力,成为新能源企业扩大生产和业务的新兴投资地,吸引了众多知名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商在此建设工厂。

步入位于贵安新区的奇瑞(贵州)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在车间内进行生产作业。该项目已建成纯电动货车整车生产线,主要应用于全国城乡分销市场、矿山和港口。今年预计销量达15000辆,目前已收到来自南非和东南亚的订单。

“与传统卡车相比,电动货车的动力成本比油车更低,更不用说他们还很环保了。”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钦国介绍到,该公司与奇瑞汽车联合生产电动货车。

“此外,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比如智能自动紧急刹车和远程自动检查功能,使电动货车更好操作。司机还可以从手机上监控货车的状态和查看附近货物运输的需求。”张钦国补充说道。

去年12月30日,公司获得工信部批准纯电动货车生产资质。“在智能生产系统下,可以在两小时内完成组装卡车到交付这一过程,减少了公司的成本且提高了效率。”张钦国说。

贵安新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工厂内,工人们正在为比亚迪海鸥系列新能源汽车生产刀片电池。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旗下的动力电池公司。

海鸥系列的畅销让弗迪公司亟待扩大电池生产线,贵安新区成为新建工厂的理想地。目前4条生产线已全部投入试生产,每日可生产出货300个电池包、4万只电芯。

贵安新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宋哲表示,比亚迪创新的刀片电池不同于传统的柱型锂电池,具有高能源密度和良好的安全性能。

“在碰撞中,刀片电池不会引起燃火或者爆炸,对驾驶员来说更安全。如果使用高压设备,40分钟就能充80%的电量。每次充电后能行驶的最远距离约可达400公里,使用寿命约为十年。”宋哲补充说道。

贵安新区弗迪年产10GWh动力电池项目于去年4月签约,项目总投资金额25亿元,第一条生产线在去年10月投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项目达产后,产值可达40亿元。

据宋哲介绍,工厂约2000名工人中,80%-90%受雇于当地,他们主要从事产品运输和设备维护,因为大部分生产过程都是自动化的。

公司选址贵安新区的原因之一是当地政府提供了已建成的标准厂房,此外还有相关政策补贴和贴心的服务。

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新能源行业迅速崛起,而欧美国家也因其上下游产业爆发式增长积极寻求新能源替代。例如,对新能源电池基本材料的需求增加。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磷资源储量为48.91亿吨,居全国第3位——磷矿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料。2021年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5年,贵州锂电池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许多企业选择在贵州发展,利用完善的产业链来扩大其业务。贵安新区是一个临近贵州省会贵阳的国家级新区,且该地还提供不少优惠政策,涉及税收、租金、补贴、水电、劳动力等,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投资地。

贵安新区工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熊克真表示,贵安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极具优势。“一方面,新能源设备有诸多应用场景。贵州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所以电动货车在运输方面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人力和电力成本相对较低,邻近花溪大学城的10所高校更是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大量人才。”

记者从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6月召开的“加快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安新区将依托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电气等龙头项目带动,提升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地位。

此外,贵安新区还将依托奇瑞整车制造基地带动,大力发展电机电控、汽车零配件、充换电设备等配套产业;加快培育以三元正极材料、磷系电池材料、电解液为代表的电池材料及原辅料产业集聚区。

到2025年,贵安新区将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70亿元,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140亿元。(记者 陈美玲 杨军 编译 罗思扬)

原文见8月23日,中国日报旗舰版6-7跨版二条,英文链接:https://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308/23/WS64e54c9ca310a478839f7df4.html。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