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巴根:从放羊娃到“最美退役军人”的成长之路

2023-08-18 17: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带着金黄色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在无边无际旷野里放羊的场景,是如今唐山市公安局钢城分局局长哈斯巴根最温情的回忆。“妈妈煮的奶茶最好喝,妈妈的嘱托也最难忘,她曾告诉我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蒙古族的忠诚和正直。”正是这样的嘱托,让哈斯巴根从小就有保护人民群众的理想,因此他19岁穿上军装,35岁换上警装。一路风雨一路成长,无论在军队还是在警队,哈斯巴根一直坚守信念,多次荣获嘉奖,今年6月份,被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评为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

放羊娃有理想

1970年出生的哈斯巴根身材高大魁梧,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古铜色的皮肤看一眼就知道是草原的孩子。哈斯巴根一共有兄弟姐妹八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七,从小家中人口多,父母又要供孩子们读书,生活一直不富裕,所以他从小就知道帮助父母分担压力。

每到周末,哈斯巴根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玩耍,而是主动承担放羊的工作,出发前妈妈都会为他准备好炒米和奶茶,无论严寒酷暑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放羊时他也不会闲着,一边看着羊群,一边捡牛粪。牛粪是很好的燃料,冬天家家户户都用牛粪来取暖,他攒多点就会去换钱。

哈斯巴根虽然是家中小儿子,但好吃的、好用的他都要留给哥哥姐姐们,在哈斯巴根心中,保护家人永远是他第一职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哈斯巴根从小就喜欢打抱不平,哪怕对方人多,他也不会坐视不管。

每年春节,哈斯巴根所在的旗都有大型集市,他每年都会跟随母亲去集市上买年货。“记得18岁那年,刚和母亲来到集市,就看见几个年轻人从老人那里买了一只羊,交易完后,几个年轻人却露出得意的笑容。”哈斯巴根说,第一感觉就有问题,那时候很少会有人大手笔买一只羊,所以他赶紧看了一下老人手里的钱,原来是假币。

哈斯巴根迅速追上几个年轻人,但对方人多一直恐吓他别多管闲事,可他考虑老人辛苦养大的羊,如果被骗可怎么过年,因此,他跟几个骗子争执起来。18岁的哈斯巴根已经长得高大威猛,可以打败连任几届的蒙古跤王,经过一番周折,几个骗子还是被制服,哈斯巴根把羊给老人带了回来。

39e5b2cffc73088676bddb90286ad90.jpg

回家的途中,哈斯巴根的母亲看着儿子胳膊上的擦伤,满眼心疼,本以为母亲会训斥他以后不要多管闲事,可没想到母亲虽然担心,却十分骄傲,她认为这是蒙古族人应有的气魄和胆识。“母亲告诉我,未来路还长,但蒙古族的忠诚和正直要永远流淌在血脉里。”哈斯巴根说,母亲的嘱托让他铭记一生。

也是从那天起,哈斯巴根有了人生理想,他觉得生为蒙古人就有一份责任,不仅要保护好家人,还要保护人民群众。因此,19岁那年,哈斯巴根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应征入伍,来到武警河北省总队唐山支队成为了一名军人。

蒙古汉子不言败

然而,刚到唐山的哈斯巴根因为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饮食习惯等问题连连受挫。可蒙古汉子从不言败,别人训练一天跑两次5公里,他一天跑三到四次5公里,训练结束别人都休息,他却自学蒙汉词典,加强文化学习。

时间一长,哈斯巴根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他的体能超出普通人的一倍,别人能做500个俯卧撑,他做1000个;别人做1000个仰卧起坐,他能做2000个。因为对自己要求高,锻炼时间长,哈斯巴根的脚底、手掌长期带着血泡。他的韧劲和拼搏精神让所有新兵折服,更是让领导看在眼里,因此1993年,哈斯巴根直接从班长提干。

哈斯巴根从1989年应征入伍到2005年退役,荣立三等功5次,一路从排职升到连职,从连职升到副营职。2005年转业后的哈斯巴根已经35岁,是唐山市公安局曹妃甸港区治安办的一名普通民警。哈斯巴根认为淳朴、坚毅的草原硬汉,在哪里都能闯出一番天地。

哈斯巴根刚到曹妃甸时,正是曹妃甸工业园区刚刚兴建之时,住的是临建房、喝的是盐碱水,警力不足,装备短缺。哈斯巴根从警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曹妃甸通岛路画路标,他和同事拎着油漆桶、拿着刷子,每走一公里都做一次标记,从0+、1+、2+标记到18+,整整18公里,徒步两天两夜,圆满完成了任务,为曹妃甸通岛路标规划建设打下了基础。如今,曹妃甸通岛路的标记已经不在,但0+、1+、2+……的名称还被当地居民延用。

虽然曹妃甸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哈斯巴根以军营锤炼出来的乐观心态,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从不叫苦喊累。每逢节假日,他都让同事们回家,自己留下来值班。一次,他在工地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昏迷不醒,生命垂危,他立即打120急救电话,因不知该男子来历和身份,哈斯巴根安排警员继续巡逻,自己跟随120救护车到达唐海县人民医院,为其办理了住院手续,并一直到该男子苏醒。

那时的曹妃甸正值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坐落着首钢京唐钢铁公司等大型企业,很多农民工千里迢迢来曹妃甸找工作,经常遇到各种麻烦,哈斯巴根总是给他们亲人般的照顾与帮助。在此期间,哈斯巴根先后帮助救助群众100多人次,连续3年在群众满意度测评、警情回访满意度测评中得到好评,树立了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2006年,哈斯巴根被唐山市公安局评为全市“三基”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07、2008年两次荣获唐山市公安局嘉奖,2009年被唐山市公安局评为优秀人民警察。

9225377b58b52bfc8a489713470a56d.jpg

  “鹰”的眼睛解民忧

2010年,哈斯巴根出任唐山市公安局曹妃甸工业区分局中港派出所所长。那时曹妃甸的企业大都没有围墙,各项管理相对薄弱,盗案时有发生。虽然是所长,但哈斯巴根始终与民警一起参加巡逻,他有一双像鹰一样犀利的眼睛,巡逻时只要看一眼驾驶人员的状态和车的轮胎,就能确定车内是不是有盗窃物品。凭借着独特的断案方法,哈斯巴根最多时一个月内就查获了6起盗窃案件。

2011年3月,哈斯巴根接到首钢安保部报警:有两名男子驾驶一辆绿色无牌照的吉普车未经检查闯卡逃离。在追上嫌疑人车辆后,两名嫌疑人突然又启动发动机,想驾车逃窜,千钧一发之际,哈斯巴根敏捷的跃到对方车辆旁,将手伸到驾驶室内,迅速拔下车钥匙,通过检查,嫌疑车辆上发现盗窃的合金成品有三吨多。

哈斯巴根在中港派出所任职期间,先后带领干警亲自抓获各类现行100余起,为企业挽回了损失近千万元。2011年,他被河北省公安厅评为优秀人民警察,2016年被评为唐山市“十佳金牌警官”。

2023年,哈斯巴根出任唐山市钢城分局局长。入警18年来,哈斯巴根荣立三等功12次,获省公安厅荣誉称号3次,获市荣誉称号15次,2023年6月份,被评为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向,哈斯巴根在平凡岗位上续写老兵新传奇,他始终没忘记母亲的嘱托,他常说自己还是那个放羊娃,希望大家都亲切称呼他一声“赛因察戈答!(好警察)”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