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晴隆:3000余只火把点亮抗战生命线——二十四道拐

贵州晴隆:3000余只火把点亮抗战生命线——二十四道拐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8-10 19: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千人火把传递活动俯瞰图。陈亚林 摄

8月9日晚,贵州省晴隆县第十三届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之火把传递活动在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举行,省内外游客及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共3000多人手持火把沿着二十四道拐蜿蜒而上,熊熊燃烧的火把点亮了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从观景台俯瞰,热烈的火把沿山路蜿蜒而上,宛如火龙盘旋山间,蔚为壮观!

盛夏早晨的“二十四道拐”风光。陈亚林 摄

晴隆二十四道拐景区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郊1公里处,依托闻名世界的二十四道拐公路而建,公路全长4公里,24个弯道集中在一个山坡上,具有雄、奇、险、峻的特点,极富视觉美感和冲击力。

据了解,二十四道拐公路始建于1927年,耗时近10年,公路正式竣工通车。1944年,美国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晴隆县沙子岭,对二十四道拐路面进行维修加固,确保每月15000吨的抗战物资运送到抗战前线和陪都重庆。这条公路也因此成为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及国际援华物资的大动脉,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的历史贡献,被誉为“中国抗战生命线”,同时成为见证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及共同抗战的历史丰碑。1988年6月,晴隆县将二十四道拐确定为文物遗址并加以全面保护。2017年,二十四道拐景区获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举办的彝族火把节是晴隆县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数千人汇聚一堂,通过火把传递,旨在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康。此次晴隆第十三届彝族火把节包含祭火仪式、点亮二十四道拐、祈福大典、彝族婚俗体验活动、非遗舞龙等民族文化演出、篝火晚会、民族文艺活动等十余项精彩纷呈的活动。在二十四道拐这个具有重要地理标志性意义的地方进行壮观的火把传递,极大点燃了群众的节日热情。

“第一次来到晴隆就赶上了彝族火把节,和大家一起手举火把,疾走二十四道拐,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觉得,这个活动不光有趣,也让我们有机会沉浸地感受彝族人民的文化传承。”来自重庆的游客吕先生表示,“走完这4公里蜿蜒的石子路,确实有些累。但能亲自踏上这条抗战时期陆路物资运送的必经之路,感觉历史就在脚下。在旅游放松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事实。感觉不白来!”

据悉,祭火仪式取来的火种,经过接力传递后,即送到晴隆县三宝塔保存,将在今晚火把节点燃主会场的大火把,熊熊燃烧的大火将同时燃起各民族齐欢共乐、互融相亲的火热激情。(王瑾 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晴隆县塘边寨祭火仪式现场,群众围着火堆跳篝火舞。王瑾 摄

从塘边寨祭火坛取来的火种,在彝族毕摩的护送下来到二十四道拐第一拐。 王瑾 摄

群众依次点燃手中的火把,向二十四道拐公路出发。王瑾 摄

游客手持火把沿着二十四道拐行进,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王瑾 摄

彝族同胞身着盛装,在二十四道拐景区进行火把传递。王瑾 摄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