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系列部署要求,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防汛救灾中的“两个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应战状态,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防汛“红色堤坝。
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县级由分管副县长带队,抽调县应急、水务、自然资源、交通、住建、气象等部门人员集中在县气象局办公,实行24小时监测,及时会商、统一调度。各乡(镇)、村、组认真落实值班巡察制度,做到值班值守全覆盖、无死角。目前,县、乡、村、组4级落实值班党员干部854人。分领域成立4个工作组,分别由副县长带队,深入各乡(镇)、村、组,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易洪易涝区、重点河流、水库、坝塘、道路、在建工程等重点领域开展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出的73个重点隐患问题,及时交由19个县级行业部门和7乡(镇)党委、政府全面抓好整改工作。
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分级包保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树牢风险意识、底线思维。镇康县实行“处级领导包保乡(镇)、部门和乡(镇)领导包保村、村“两委”班子包保组、党员干部包保户”的网格化包保责任制,由7名县处级领导包保7个乡(镇),84个县级部门会同乡(镇)领导班子包保76个村(社区)。对易洪易涝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专人盯防,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同时,对38个风险较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指定1名科级领导和2名干部职工、2名监测人员轮番值守监测,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叫应”和转移人员。进入汛期以来,先后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4级应急响应3次,启动防汛4级应急响应4次。
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应急演练防汛培训。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组织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全覆盖轮番开展群众应急转移避险演练。演练工作紧扣防汛组织、物资供应、调度指挥、抢险救灾、人员撤离等各环节,同时,切实做好风险防范,落细落实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员等特殊人员的避险帮扶措施,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做到转移人员不漏一人。目前,组织召开全县“1262”精细化预报预警与响应联动工作机制专题培训会,县防指28个成员单位、7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站所负责同志、76个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共161人参加培训,同时,发放工作手册400余份,让全体干部职工熟练掌握“1262”机制,做到能用会用管用。
强化职能意识,加强监测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通过自然资源局、水务局、气象局等职能部门的监测数据和现场监察员观察情况,组织召开县乡村调度会议,县防指同步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集中会商研判,根据会议研判结果及时发布指令。今年以来,共召开防汛调度会11次,发布预警信号96条,“叫应”干部145人次,叫醒监测员958人次,叫醒群众1000人次。有针对性做好抢险物资、救生器材、抢险机具等防汛装备物资储备,落实专人盯管,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使用。共储存各类物资8000余件,有针对性下沉应急物资1305件,主要是帐篷、折叠床、被褥、彩条布、大喇叭、救生圈等。(临沧市镇康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