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厚土”冒“新芽” ,中小企业“绿树成荫”

更多中小企业“幼苗”正扎根三湘大地上,从簇簇新芽长成参天大树,让湖南绿树成荫,根深叶茂。《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杭州、厦门、宁波、长沙和青岛。

湖南“厚土”冒“新芽” ,中小企业“绿树成荫”

来源: 红网
2023-08-08 17: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厚土催稻香,新芽育希望!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首次将民营经济定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凸显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

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为主体,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

重磅政策出台,吹响出坚定不移力挺民营经济的冲锋号,如何结合湖南实际,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一方面,基于长期对全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重点关注,能全面实时动态掌握情况;一方面,严谨科学调查研究,参照工信部评估标准,迅速形成一份参考性和操作性兼具的报告。

7月24日,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发布《湖南省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简称《报告》),科学严谨全面地呈现了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

对待中小企业,湖南拿出满满的诚意。不仅努力培育最好的土壤,为中小企业提供最好服务,更是尽全力给予最大支持,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更多中小企业“幼苗”正扎根三湘大地上,从簇簇新芽长成参天大树,让湖南绿树成荫,根深叶茂。

好山好水好“人家”

平原自有良田沃土,全省市州各具亮点

心里有数,手里有方。《报告》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五个方面,选择31项具体评价指标,对2022年度全省14个市州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全省各市州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成效明显。

综合排名前4名依次是长沙、衡阳、株洲、岳阳。

收集3000多家企业的线上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多名本土中小企业家,并汇总各市州提交的各项评估数据,再经过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进行核查和抽查,结合政府公开的相关统计数据,五种途径合力形成这份评估报告。

“评估体系参照工信部对全国36个典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的标准,同时结合湖南实际增加了一些个性化指标。”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总体而言,长沙是当之无愧的综合冠军,市州也各具亮点。

市场环境持续改善——

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2022年,湖南省企业主体数量增长26.7%,增幅居中部省份第一位。其中,株洲每千人新增企业数量最多,达到3.42户;邵阳新增企业增速最快,达到46.54%;永州、常德、郴州、岳阳、怀化新增企业增速均超过30%。

法治环境持续优化——

中小企业安全感不断上升。衡阳市率先建成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实现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全过程可溯;邵阳市组建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法律服务活动。

融资环境持续向好——

中小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加。2022年全省创业投资机构达355家,实现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全覆盖和市县担保业务全覆盖,企业融资增量进一步加大。

创新环境持续完善——

中小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株洲、衡阳户均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0万元,湘潭每千户企业有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00件。

政策环境持续发力——

中小企业满意度不断提高。全省打好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减轻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成本。大多数市州实现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办结,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全流程1个工作日内办结。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化身企业“娘家人”,使出“浑身解数”,做好企业后勤保障服务。

2022年,全省293家省级中小微企业核心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其中,活跃度较高的227家机构资产42.13亿元,服务人员共计6527人,实现年营业收入24.86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4952场专业服务活动,帮助8.63万家中小企业应对当前发展困难。

三省吾“身”

连续三年稳中有升,对标发达地区仍有进步空间

纵向比,三年有收。

湖南自2021年以来已连续3年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本次评估报告显示,湖南多措并举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呈现出市场准入便利度稳步提高、中小企业权益得到保护、政银企合作力度加大、惠企政策连续出台落地、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提升等特征。

从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长沙综合排名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一,法治环境、融资环境两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十;到2021年度长沙综合排名全国第13位;再到2022年度长沙综合排名全国第9位,法治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3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十。

不难得出,近年来,湖南在进步中成长,蹚出一条发展之路。通过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支持和真情实意帮扶,下好中小企业这颗棋子,布好整片民营经济的大局。

横向比,天外有天。

持续向好的态势令人欣喜,但同样也应冷静地注意到,湖南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杭州、厦门、宁波、长沙和青岛。其中,长沙对于前15名城市领先优势较小,但与前5名城市差距较大,而湖南其余市州并未进入榜单前30。

在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江苏、广东和浙江分别位列前三,上榜数量分别是795家、658家、384家,湖南仅有116家。

看见天外有天,更需博采众长,稳扎稳打的湖南仍需突破瓶颈,奋起直追。

内部比,长沙领头。

长沙营商环境的磁场力有多强?一组数据可以印证。长沙每千人平均拥有企业56.35户。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23.57亿元,授权发明专利数量5.3万件。

全市由中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达141家,位居省会城市第4位、全国城市第13位,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90%。

为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长沙通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激励引导银行累计向11399家中小微企业发放信用类贷款金额251.05亿元。

省会长沙,有“创”劲,有“闯”劲。以实际行动提振企业信心,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背后体现的是长沙实力。

“春”去“秋”来

中小企业广撒种,民营经济丰硕果

中小企业为什么需要很好的发展环境?抗风险能力有限,自身规模较小,各方面资源不足。

所以,必须给予中小企业更为精准有效的帮助,让他们坚定信心。这份《报告》,明确指出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长处短板,才能更好破局解题。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继峰教授告诉记者,对于中小企业,需要施以鼓励和引导,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以助力或促进为原则,辅之以财政、税收、资源等手段。

“中小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是比民营经济更为特殊,不仅仅是发展问题,还涉及更为初级的生存问题。”在他看来,还存在财产安全、资源困境影响生存、发展空间有限、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特殊问题。

如何送上真金白银“及时雨”?产业需求在哪,金融活水便流向哪。

“湖南近些年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尤其支持民企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令我们这些企业家欣喜不已。”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企业家副会长、湖南佳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长林信心满满。

服务市场主体要落到“点子上”。他建议了解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需,俯下身倾听中小企业声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市场主体关心的融资、人才、用工、要素保障以及各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就是在湖南本土发展壮大的企业,在成长路上受到政府许多关怀。”长沙市人大代表、芙蓉区人大代表、长沙和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坚说,曾经公司工业用地不足,政府通过跨区调规、协调申请,迅速响应并解决其发展难题,“这让我们能够放心、专心开展生产工作。”

“作为两级人大代表,我热烈欢迎更多企业家朋友来到长沙市、来到芙蓉区招商投资,扎根发展!”在彭坚看来,近年来,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稳中向好,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比较大,包括在疫情期间减免税收等举措。同时,他建议湖南进一步提高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简化办事流程和手续,让中小企业拥有“回娘家”般的贴心体验。

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雪展望未来规划,“下一步,我们以法律政策、融通发展、融资促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质量标准品牌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合法权益保护等为重点,以纪念《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20周年为契机,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未来,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将继续精准对接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预防和化解法律风险,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提振湖南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力量。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56789”的特征耳熟能详,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要西瓜也要芝麻。过往的经验和现实的需求表明,只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发展沃土,真正把民营企业当成自己人,才能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盛况”在三湘大地不断呈现。

要务实也要前瞻。在中小企业的成长之路上,助企惠企,湖南持续发力壮大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报告》的背后,是一场湖南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双向奔赴。

培育是外力,自强是内力。这场自上而下的“及时雨”,必将在湖南这片沃土上,让更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谭苏昕)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