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孙村街道将山佳苑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村回迁安置区,含将山佳苑小区和将山华府小区,共有楼宇102栋,居民约11000人。从2015年5月—2022年6月,陆续完成辖区7个村的整村安置任务。将山佳苑社区历史底蕴深厚,历史上将山全名武将山,因山前有唐王李世民征东时战死的两员大将—马三保、段志贤墓而得名,流海村旧址有明代进士方守地修建的飞虹桥、卢家寨村的钟楼、田家村的田家祠堂等古迹比比皆是。
将山佳苑社区红色血脉赓续,抗日战争初期,尹天佑在武家村成立章(丘)历(城)边区第一个党支部——武家庄党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先后介绍20余人加入地下党,开展抗日活动。李启民在南顿邱村成立章(丘)历(城)联合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组织武装斗争。二人都是反帝爱国运动先驱者、革命烈士,为革命做出突出贡献,也让将山佳苑社区的红色血脉薪火相传。
流海村飞虹桥
将山佳苑社区以“党群同心,聚融将山”为治理理念。“聚”主要指聚合村庄、聚集资源、聚拢人气;“融”主要指党群融心、乡情融通、邻里融洽。在这一治理理念引领下,将山佳苑社区通过集中式安置、共享式阵地、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引导群众形成“家在将山、爱我将山”的良好氛围。将山佳苑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推进跨村联建:
将山佳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党建引领组织融合扩充将山佳苑社区联合党委设置,由管区书记任联合党委书记,大村党组织负责人任副书记,吸收园区、派出所、物业公司、临工重机等有影响的驻地企事业单位进入联合党委。完善安置区联合党委运行机制,提升组织统筹力,有针对性地对联合党委进行提能、赋权、定责。落实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今年来,召开联系会议13次,有效处理项目服务、环境治理,物业提升、信访稳定等事项120余件。
一站通办服务融合构建“一方所有、多方共享、综合管理”运行模式,真正使党建更有民生温度,民生更具党建底色。在将山佳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整体将街道人社大厅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服务咨询、人民调解、退役军人服务等窗口建到群众家门口。多元化设置群众活动功能室,在细微处用心用情,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接下来,根据街道今年的便民工作安排,诸多便民利民的服务事项将进一步通过窗口服务、网上办理、自助机办理等形式下沉社区办理,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将山佳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多元共治队伍融合融合现有城市社区力量、管理区力量、网格力量、部分村两委成员等,在全市首家创新安置区社区治理办公室,抽调城市社区书记(副书记)到将山佳苑社区联合党委担任副书记、安置区社区治理办公室主任,逐项承接由原行政村承担的社会治理事项,截止目前逐项梳理安置区集体经济之外的社会治理事项27项。
共建共享阵地融合将山佳苑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了原7个村居的阵地资源,这里有诸多的丰富群众文化和娱乐生活的场所和设施,比如书法、歌唱、舞蹈、棋牌、器乐等,有街道办事处统一组织的,也有各村居自发组织,还有一些企业、社会团体等不断参与进来,很多老年人在平时闲暇也会常常到这里来寻找自己的牌友、球友、票友,邻里关系不断融合,村级界限逐步打破,立体式融合辐射效应逐渐显现。
社区老年人自导自演开展文艺演出
探索创新机制融合有效发挥市党代表、区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站,立体式畅通安置区群众意见表达渠道。探索安置区联合代表制度,建立安置区社区治理委员会,由原行政村选派部分村民代表,参与后期社会治理事项的决议;健全物业考核制度,吸收村级党组织参与物业公司考核意见,将考核结果与费用结算挂钩;积极推进文明实践、为民服务、环境卫生等工作合力联促,用最少的成本投入,达到最好的工作效果;优化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经费使用机制,将7个村经费进行统筹使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区面临的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2023年7月份孙村街道“乡村振兴大比武”将山佳苑社区观摩点现场
网格重构治理融合以楼宇为基础划分11个基础网格,既打破原有村的界限,又补齐外来社会群体服务短板。充分发挥专职网格员“消息树”“小喇叭”“和事佬”“大管家”作用,融入街道各部门网格力量,健全“三级六联一体化”工作机制,让“活力孙村幸福满格”网格化管理品牌在将山佳苑落地开花。(来源:中国网)
社区网格员配合民警开展夜间专项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