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

“择一事,终一生”: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7-10 19: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锦瑟华年存博雅,诗心归处是敦煌。1963年,青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主动响应祖国的召唤,告别享华燕园,来到大漠戈壁,一待就是60年。今天(7月10日下午),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中央文史研究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甘肃敦煌举行。

六十年来,樊先生为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奉献了毕生心血,为传承丝路文明、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出重要贡献,生动诠释了“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

煤油灯下埋首勤学,镜面借光临摹,踩“蜈蚣梯”考察洞窟……60年里,樊先生走遍敦煌大大小小数百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她主持编写《敦煌石窟全集》 ,发凡体例,体大精深,科学严谨为石窟考古报告确立思想。2003年,在她的推动下,《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领布实施,为莫高窟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她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数字敦煌”,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艺术“容颜永驻”。

今天,来自社会各界专家代表与樊锦诗先生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樊锦诗先生整整60年的执著和坚守,从敦煌石窟考古研究到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樊锦诗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国文物有效保护进行了积极的科学探索和实践,成为敦煌文物保护利用群体的杰出代表。文旅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回顾了自己与樊锦诗先生相识以来的历历往事,肯定了樊院长举世公认的杰出贡献,与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上海沪剧院原院长茅善玉女士从沪剧《敦煌女儿》的初创到现在的国际展演谈起,非常荣幸地表示自己能将樊院长60年如一日扎根大漠,把最宝贵年华和心血都奉献给了敦煌莫高窟这一处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观众。家属代表彭予民先生对于母亲伟大的一生给予了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60年的工作经历,樊锦诗先生表示,“是敦煌塑造了、成就了我,没有敦煌也没有我的今天。”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每一个莫高窟人必须心怀理想、脚踏实地,抓住问题导向、注重细节,践行“莫高精神”,择一事终一身,才能成就敦煌文物事业。

摄像:张雍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