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不应把正常双边贸易夸大为对中国“过度依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6-28 18: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李强总理近期出访德国,中德领导人再次强调了密切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当前一些德国媒体、智库和政客鼓吹“去风险”,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本无可厚非,但不应把正常的双边贸易夸大为对中国“过度依赖”,进而试图变相对华“脱钩”,却对其他可能对经济构成威胁的重大风险视而不见。这种不负责任的“去风险”并不可取。

本月底,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将齐聚布鲁塞尔,出席欧盟峰会,对华关系无疑将是会上讨论的议题之一。不久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随后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李强总理上任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了德国和法国,凸显了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就在他访问两国的几天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首次访问中国。

德国总理朔尔茨处理对华关系的务实态度值得赞扬。在与李强总理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朔尔茨强调,充满活力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方无意同中国经济“脱钩”,两国都希望从双边贸易和投资中受益,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此次磋商建立了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并安排在今年晚些时候举行中德环境论坛和第三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这些机制为双方未来的密切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李强总理与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交流会上,各企业代表重申了对华承诺。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朔尔茨支持中德经济合作的明确态度令人欣慰,然而德国的一些媒体、智库,甚至联合政府内部,仍有一些人对中国持批判性态度。他们看到了俄乌冲突造成的经济后果,担心东亚也可能爆发类似危机,进而危及全球贸易。因此他们提出要“去风险”,让德国和欧洲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尤其是对华依赖。

在经济活动中降低风险固然没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都会这样做,比如寻求多种能源供应渠道。但“去风险”和寻求多样化不应成为阻碍、甚至中断与某一国家关系的借口。

李强总理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并笑称,坐德系汽车没觉得有风险,在医院用德国设备做检查也没觉得不安全。他说得一点没错。朔尔茨转而指出,德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方面有时仍有困难,并再次要求中国为外国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朔尔茨说完此话的第二天,中国欧盟商会发布报告称,根据今年2-3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尽管如此,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完成,包括在医疗和汽车技术领域。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那些主张“去风险”的人往往夸大了中国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中国确实连续6年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对华贸易对美国来说难道不是更重要吗?把贸易简单等同于“依赖”,这种想法至少是片面的。尽管德国长期奉行的“通过贸易实现变革”口号可能行不通,但贸易和投资确实促进了国家之间的接触和理解;事实上,如果真能“通过贸易实现变革”,那么德国作为世界主要贸易国之一,恐怕将不得不担心所有贸易伙伴对其造成的不当影响。

此外,从国别比较来看,中国对德投资并不是特别高:从2005年到2022年,中国在英国投资了1020亿美元,在瑞士投资了610亿美元,而在德国只投资了540亿美元。2022年,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投资为德国创造了超过1.4万个就业岗位,而来自中国的投资只创造了4600个。因此,德国对中国的过度依赖的“危险”其实十分有限。

一项负责任的“去风险”战略还必须考虑到可能威胁德国经济的所有主要风险。东亚爆发危机进而导致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确实需要考虑,但如果2024年美国选出了一位对德国和欧盟持批评态度的新总统,就像之前的特朗普一样,同样也会对德国经济构成威胁。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对德国经济来说,更大的危险可能是一位不信任德国的法国总统:在2022年的法国总统第一轮选举中,极右翼民族主义候选人勒庞的得票率高达23.2%,而马克龙的得票率也只有27.8%。到2027年新一届法国总统选举时,马克龙无法再次参选,届时德国将面临出现不利结果的切实风险——但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德国智库谈及从法国“去风险”。

在过去的一年里,乌克兰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中美欧这三大贸易伙伴。在这种情况下,不负责任的“去风险”可能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因此,中国、欧洲和美国应共同努力增加贸易和国际投资,避免将相互依存简单等同于“不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方应根据《联合国宪章》中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所有军队返回国际公认边界的原则展开合作,以期早日结束乌克兰危机。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 "In the right perspective"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庄舒涵、尹康君、秦可、陈雨舒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