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茧成蝶!见证河南辉县市胡桥街道所可楼村的美丽嬗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6-14 11:0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6-14 1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是一个崭新的村落。步入河南新乡辉县市胡桥街道所可楼村,映入眼帘的是平坦整洁的道路,描绘的隔离带如同彩虹镶嵌其间;白墙黛瓦的楼房规划整齐,新修的微地形绿草如茵……阵阵新时代农村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这曾是一个落后的村庄。据村干部介绍,十年前,当周边村子日子越过越红火时,所可楼村大多村民依旧住在破落的房屋里,街道坑洼不平,污水横流,“脏、乱、差”是所可楼村最大的特色。

两相对比,无声地诉说着所可楼村这块土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转换观念 崭新天地】

在所可楼村委会见到49岁的郭小军皮肤黝黑。2011年,他当选所可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解放思想,实干创新,为全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何让群众尽快富起来是村两委班子的头等大事。郭小军认为首先是要转变思路,改变观念。以前的传统思想已经行不通,要及时赶上形势发展,提前预判农村走向。如何能抓住发展机遇?依靠村集体自身力量薄弱,无异于杯水车薪。必须寻求外援,争取跑项目找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所需所盼。

但让村民转变传统观念可不是件易事。要先从改善发展环境入手,提升村庄风貌,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郭小军和村干部提前谋划,多方考察,不辞劳苦,去上级部门跑资金找项目,争取发改委项目资金400多万元,村里每年筹资100万元,在道路、管网、弱电等基础设施先行一步。美丽乡村建设的战鼓由此擂响,所可楼村经历了一场“化茧成蝶”的蜕变。

今年4月初,所可楼村两委紧紧抓住乡村建设行动重大机遇,利用政府系列优惠政策,自筹资金200余万元,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和交通项目,切实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三通一入地”工作目标。

材料不用咱们出,还补贴资金,咱没理由不干,再辛苦也要干好!郭小军提出要大干两个月,誓让村庄大变样!所可楼村充分利用有限的公益事业资金,采取市财政解决管材、商砼等原材料,村委会发动党员干部投工投劳的办法,大干40天,实现了污水管网、雨水管网、道路硬化及弱电入地全覆盖,补上了村庄的基础设施短板。共硬化道路1360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2800米、雨水管网2200米、弱电管网2300米,完成厕改302户,厕改率达到85%,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凝结着郭小军和村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两个月里,他们夜以继日,昼夜不停,上门做好群众建筑拆除、施工配合等工作,最大范围获得了群众支持;他们现场解决问题,督导建设进程,紧盯关键环节,确保工程质量,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他们饿了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矿泉水,炎炎夏日挥汗如雨浸透衣衫,确保11个施工队同步进行,按照时间节点如期完工,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攻坚战。

【多元发展 增收致富】

“想致富还是要因地制宜,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群众长期依靠土地生存,但收效微薄,怎样利用好土地?所可楼村两委一班人始终没有忘记发展集体经济的初衷。村委会自筹资金30万元,率先启动合作社,要求村干部必须参股,负责管理服务,群众自愿入股,发展高效农业。在郭小军等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所可楼村历史性地打破传统农业,成立了首个合作社。

合作社的成功,让郭小军看到了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前景。所可楼村总共有350户1700人,要开辟更多的致富渠道,就必须从传统产业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郭小军率先想到了经济发展转型,所可楼村开始将发展重心向特色种植转移。2023年5月,投资近20万元的所可楼莲藕、水稻育苗基地得以建设。到目前,共种植莲藕10亩,水稻育苗4亩,计划种植水稻45亩。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所可楼村干部熊保山站在成畦碧绿的稻秧地旁介绍说,“这里原来都是低洼地,前两年洪水过后,难以耕种,土地长期闲置,成了荒草湖泊。现在种上了水稻和莲藕,可以提高农业效益,也改善了生态环境!”

所可楼村委会用好优惠政策,用活资金支持,抓住市场变化,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目前,以商业门面租赁、宅基地改革、土地承包等为主体的所可楼集体经济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40多万元。

【文明创建 成果共享】

“集体经济是全村村民的,就应该让群众共建共享、共同受益。”所可楼村两委一班人这样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

今年以来,所可楼村美化墙体立面21000平方米,植树5万棵,修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建卫生公厕2座,并进行垃圾分类,打造微地形3处1700平方米,在让广大村民受益的同时,村委会更加注重文明创建,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每年重阳节,村集体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米、油、奶,春节为全体村民发放大米、食用油,8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200元补贴……村集体每年用于群众福利达20万元。

在游园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凉亭下,老年人悠闲休憩,70岁的村民郭振山高兴地说:“我以前住过草房、土坯房、砖瓦房,现在两个儿子两套楼房,都是五间两层,还有两辆小轿车,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如今的所可楼,村民们比发展、比文明、比和谐,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好局面。所可楼村从落后村变成了先进村,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辉县城南新区悄然崛起。(图/张凌云)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