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积极推进乡村资产盘活利用改革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积极推进乡村资产盘活利用改革,探索“五级主体经营盘活乡村资产”的新模式,打通乡村资源和资产向资本、资金转变的渠道,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会昌积极推进乡村资产盘活利用改革

来源:中国日报 2023-04-24 20: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4月24日电(记者 江雪晴)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积极推进乡村资产盘活利用改革,探索“五级主体经营盘活乡村资产”的新模式,打通乡村资源和资产向资本、资金转变的渠道,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会昌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当前乡村资产大量闲置、沉睡、管护运维不到位、乡村振兴投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通过推进改革,探索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实现乡村资产盘活利用、保值增值,有力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022年,该县振兴集团盘活乡村资产超过35亿元,完成市场化融资25.6亿元,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400余万元增长至5亿元,利润亏损扭转,盈利达5000万元。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到8500万元以上;村均经营性收入超过36万元,同比增长33.3%。

据介绍,会昌县建立了“县振兴集团+乡镇子公司+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五级主体经营模式,形成乡村资产盘活利用经营的基本框架,以推进国企改革为契机,整合成立县振兴集团作为全县乡村振兴投融资主体、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主体、产业经营主体,负责对接金融机构、牵头成立乡镇子公司、对乡镇子公司进行财务监管。

由县振兴集团和乡镇各村合作社进行股份合作成立乡镇子公司,具体负责乡村资产管理、乡镇产业经营、乡村振兴项目实施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各乡镇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旅游、光伏等产业,大力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对小型农饮工程、农田水利、林地等公益性乡村资产履行管护和运维职责。

该县做实做强作为村级产业经营主体的村合作社,对农村集体所有山林土地、水利设施、蔬菜大棚、山塘水库、住房用房、新增耕地等资产进行全面摸排、清产核资,经确权评估后以股份入股乡镇子公司,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增收致富。

县振兴集团注册运营“会昌独好”区域公用品牌,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技术、有经验的企业进行合作扶持。企业负责吸纳就业、组织生产、提供产品。产品进入“会昌独好”品牌店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营销。

农户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参与发展产业获得收益,为乡镇子公司、龙头企业提供劳务获得薪酬。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集体资产估值已超过50亿元。

据介绍,各村在属地乡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合法程序,在不改变原有用途、确保收益只增不减的前提下,将本村集体资产注入县振兴集团乡镇子公司,按照各村资产估值约定占股比例。

会昌县通过清产、核资、评估、注入,解决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需要的承贷主体、产业项目、抵押资产、经营现金流等问题,打通了乡村资产变资金的渠道。

2022年,县振兴集团获得了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25.6亿元,并与赣州银行等机构签订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会昌县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将获得不低于50亿元的金融支持。

会昌县依托各乡镇的生态、文化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白鹅乡梓坑村成立了梓君公司,利用紧邻和君教育小镇、和君职业学院的优势,整合闲置农房兴办民宿,为和君教育小镇提供劳务服务、生态农产品、后勤服务等等。集体经济年收入从40万元增长至120万元。

针对当前乡村农民老龄化、劳力短缺等问题,由乡镇子公司组建农业生产服务队,建设育秧工厂,为农户提供集中育秧、代种代耕、农药化肥集中采购等服务,在服务群众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

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现有村民422户、1540人。和君教育小镇、和君职业学院坐落于此。据介绍,县振兴集团白鹅乡子公司在村里组建梓君公司,作为村集体企业,实行“村司融合”,盘活整合村集体山林、耕地、店面、建筑、光伏、大棚等资产共计1000万元,注入梓君公司,并作价股份注入县振兴集团白鹅乡子公司,实行股份制收益分红。

梓君公司依托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独好会昌乡村振兴学院,开发了27堂课程,可同时接纳100余人的研学团队,目前已接收研学培训近5000人次,实现收入30余万元。

据介绍,该公司盘活梓坑家园闲置房源,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吸引57户农户发展民宿105间,年收益约50万元;建设豆腐、米粿、酿酒、手工饼、珍珠粉、茶馆等特色小吃商铺,年收益约20万元;通过众筹认购模式,建立农业基地600余亩,为和君教育小镇提供新鲜的瓜果蔬菜,成为和君职业学院学生劳动教育和体验基地,同时为企业高端人士定制农耕生活体验。

通过市场化经营,梓坑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由2021年的4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20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80余人,群众增收年人均3万余元。

据会昌县委书记潘金城介绍,会昌是红色故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辖区内有中共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粤赣军区等红色革命旧址。当年有7.72万会昌人民支前作战,3.86万人参加红军,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共7704名。

会昌生态秀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7%,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及地表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境内有国家级湘江湿地公园、会昌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汉仙岩、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汉仙湖,以及日均出水量2700立方米的汉仙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
会昌是客家人集中聚居县,95%以上的人口为客家人。这里独特的民俗风情大多得到了保存和沿袭,有民间灯彩(龙灯、马灯、狮灯、香火龙等)、民间舞蹈(花鼓)、民间演艺(木偶戏、帐子戏等)等等。赣南(会昌)匾额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责任编辑:董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