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官庄烈士陵园:永远崇高的精神课堂

来源: 中国军网
2023-04-04 19: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陈官庄烈士陵园:永远崇高的精神课堂

■摄影/吕龙延 撰文/张哲

坐落于我的家乡——河南省永城市东北部、紧靠永(城)徐(州)公路的陈官庄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村庄,由于经历了淮海战役最后阶段的战火硝烟,见证了世事更替时的人心向背而载入史册。陈官庄距离我老家不足4公里,我的许多长辈都参加过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目睹了我方军民的和衷共济、敌方阵营的分崩离析。

永城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因此,诸多红色故事便成为家乡父老在口口相传中教育子女的生动教材。我的童年时代就是在乡亲们浓厚的历史情感和拥军情结的熏陶中度过的。

我曾亲耳听父亲说,陈官庄歼灭战打得正酣之时,父亲与其他担架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往返于前线与后方医院之间。临行前,部队领导与地方干部反复叮嘱:“只要是伤病员,不论是解放军还是‘遭殃军’,你们都要尽快送过来!”看出担架队员的困惑,部队领导严肃地说:“你们一定要执行命令!‘遭殃军’的官兵也是中国人。他们打日本鬼子是好样的。只要把他们救出来,他们就很可能成为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后来,担架队运送了包括蒋军官兵在内的大批伤病员。看到自己与解放军官兵享受同等待遇,或骨瘦如柴、或身体浮肿、或罹受战伤之苦的蒋军官兵禁不住痛哭流涕……伤愈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自愿参加了解放军。

陈官庄歼灭战结束之时,物资极度匮乏的乡亲们想方设法将烈士们就地厚葬,有的乡亲甚至用长辈的棺木殓装了烈士遗体,烈士坟茔都做上了各种标记。此后的每个清明节前后,男女老少都自发地为“牺牲的亲人”添土、祈祷。我曾多次亲眼目睹乡亲们像拜祭长辈那样,向烈士墓行叩拜大礼。受长辈们影响,孩子们也将烈士墓地视为圣地。上世纪70年代,烈士遗骨刚被集中安放在陈官庄烈士陵园,原来的烈士安息之地便成了“风水宝地”,乡亲们在此建起了座座新房。我的一位邻居曾对人讲:“住在这样的地方,恶鬼不敢来,坏人也不敢(靠)近!”

陈官庄烈士陵园是我的第一个崇高课堂。学生时期,我就常与同学们到陈官庄烈士陵园祭奠英烈,陈官庄的乡亲们自发地为观众当讲解员。1975年清明节,来自豫鲁苏皖四省的“下乡知青”远途跋涉来到陈官庄烈士陵园。面对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衣着朴素、嘴唇干裂的知青们满脸庄重。仪式结束后,他们啃食的是冰冷的地瓜干锅饼,捐献的却是省吃俭用攒出的零用钱。这一幕永远铭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由于工作原因,我多次有幸到陈官庄采访,见证了中外人士对解放军英烈的崇敬之情,聆听了他们对当地民众自发踊跃支前的由衷赞佩。当解说员说道:“来自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陕西等地的支前大军,源源不断地将各种作战及生活物资送到淮海前线。陈官庄烈士陵园纪念馆的‘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数字统计’表明,我军每个战士平均得到9个民工支援。我军打到哪里,人民群众组成的民工队、担架队就跟到哪里。洛阳、开封两市2.7万多名妇女,做军鞋7.6万多双。豫东永城、夏邑两县人民做到了全党全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出动。‘砸锅卖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区人民的豪迈口号。”中东某国的一位高官说道:“只有真主才能动员这么庞大的后勤保障队伍。”一位南美洲国家的上校说道:“对军人而言,他们就是胜利的保障!这种胜利的保障,既包含军用物资,更包括精神力量。因为,这里面蕴含着人心向背!人民支持的队伍是战无不胜的!”

我曾有幸聆听一位参加过陈官庄歼灭战的我军高级将领说:“我当年就在你家北面的孟集参战。你的家乡见证了人民战争的历史。为照顾投诚的南方籍国民党军官兵的口味,后方的人民为前线送来了大米和鱼。许多青年主动推迟婚期,有些伤病员的身上盖上了新娘的被褥……”

在陈官庄烈士陵园纪念馆,一位从台湾归来的永城籍国民党“老兵”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是被围困于陈官庄的蒋军一员。当年年甫弱冠,今已须发皆白。沧海巨变,天地易色,昔年旧识,几近凋零,不禁感慨万千,怆然泪下。这场空前的大鏖战,对共产党而言,则是一胜定江山,对国民党而言,乃是一败失神州。其胜败之道,固不止一端,但自古两军交战之胜败关键,无不取决于能否外得民心、内固和谐。此役自难自外于此一定律也!”

今年清明前夕,我再次来到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这里,我更加体悟到,陈官庄储存的红色基因在和平时期持续迸发着强大的激励力量……

距离陈官庄烈士陵园尚有十几公里,就见由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市局委、乡镇街道和民间团体组成的祭拜先烈队伍,正络绎不绝地赶往目的地。在通往烈士陵园必经的街道,看到鲜艳的红旗正从四面八方引领着祭拜队伍赶来。数小时后,我了解到,徒步赶来的祭拜人员有的走了数十公里。

鞠躬、默哀、敬献花篮的队伍里,既有步履蹒跚的老人,又有坐着轮椅的耄耋老者;既有身穿中小学校服的学生,又有身着少年武术班服装的孩童,更有穿着制服、重温入党誓词的机关和社会团体人员。

此时,我身旁的一位老者说道:“只要老百姓记着烈士们,烈士们就永远活着!”我耳边不禁响起了网友的一句名言:“每一个英雄都值得铭记,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陈官庄歼灭战的恢宏场面、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观,穿梭在时间的隧道中,激励着永城人民奋发图强,重塑辉煌。如今,当年的战地已发展成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永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煤炭、面粉、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即“黑白红绿”四色经济,使永城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

永城市城管局的祭拜队伍刚重温完入党誓词,我听到身边的几个人在低声交谈着:

“这个局工作做得真好!那天我正在散步,突然下起了大雨。当时一看不远处有个岗亭,我就赶过去躲雨。到了里面才意识到,那是城管局的岗亭。正犹豫着是否离开的时候,值班员给我端来了一杯热水,看到我手上有皴裂的口子,值班员又递给我两个创可贴。我环顾了四周,发现身边井然有序地摆放着雨伞、水杯、急救药品、维修工具和充电设施。这哪是执法站,分明就是个便民服务站啊!”

“以前,我很少和城管人员打交道,也曾听不少人说过,有些地方的城管人员执法简单粗暴。但是,咱永城市城管局从没有出现过类似现象。我听说他们有一条纪律,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这叫‘温情执法’。你离开的时候,值班员是不是还借给了你一把雨伞?你不会没有还回去吧?”

“这怎么可能呢?我回到家就把雨伞洗干净,又擦好晾干,雨刚停,我就把雨伞送回去了。”

“做得好!听说这个局里还有不少转业和退伍军人哩。”

……

离开陈官庄烈士陵园,我来到淮海战役歼灭战纪念馆参观瞻仰。这个纪念馆先后被国务院、中宣部等部门批准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1月9日上午,淮海战役歼灭战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教学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馆内举行。

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教学研究基地”牌匾旁伫立良久。70多年过去了,新时代中国军人没有忘记先辈的奋斗牺牲,深切地感受着人民群众延绵不绝的支持与恩情,时刻铭记着自己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年年清明,天地正气凛然,红色基因传承。这时,多年前那两位外国高级军官的话语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人民支持的队伍是战无不胜的!”

(吕龙延)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