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春光 春盛良渚” 2023良渚春耕节正式启动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3-24 14:39
2023-03-24 14: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享文化盛会,寻盎然春意。由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和杭州余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携手主办的“陌上花开 春盛良渚”2023年良渚春耕节将于4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 

本届良渚春耕节为期一个月,主要通过活力春色、陌上春光、赢山春会等多元形式,吸引人们走进良渚圣地,感知五千年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脉搏,聆听千年文明演进的时代清音,探寻中华民族之根与魂。

良渚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良渚文化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沉淀出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五千年前,良渚文化融入中华文明的辉煌,其精髓构成了中华文明不断传承的基因。如今,良渚文化已成为浙江创文化大省、文化名城的丰厚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悠悠五千年,良渚文化的昔日辉煌,离不开发达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良渚先民的生活状态,因此,对良渚人来说,耕作并不仅仅是谋求生计的方式,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良渚文明的见证。

历史车轮承载着远古神秘的良渚文化滚滚前行,当数千年的文明成就与举世瞩目的亚运盛会相碰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趣事?良渚街道通过“亚运+文旅”的跨界组合,开展迎亚运系列活动,真正实现游客与亚运零距离,塑造一条独特的亚运风景线。

本次活动围绕稻作文化、春耕趣事、古韵雅事、喜迎亚运等主题,分为三大篇章:喜迎亚运《春趣·活力春色 良渚有趣》;宋韵传颂《春韵·陌上春光 良渚有韵》;田园市集《春会·赢山春会 良渚有约》。活动融合了远古时代、良渚文明和现代文明,让市民游客忘却尘世喧嚣,体验沉浸式文化盛宴。 

 第一篇章 春趣·活力春色 良渚有趣

时间:4月1日-5月3日

地点:安溪古镇、新港足球场、夏家桥、物种起园、港南儿童公社、安溪花千谷、安溪阁

内容:开幕式、迎亚运趣味运动会、踏春集章、儿童画展、春耕绘画体验、花神巡游、桃林踏春、网红探秘。 

安溪古镇、夏家桥、花千谷……良渚春景如画卷般在明媚春光中缓缓铺开。

令人期待的是,世界游泳冠军邵依雯将莅临开幕式,分享奥运精神的真谛,并赠送春苗,为良渚这片希望大地播撒奥运精神的种子,发扬激昂向上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

正值花开好时节,一起约上三五亲朋好友,欣赏艺术与自然之美,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别样良渚,共享美好春日的盛景。 

第二篇章 春韵·陌上春光 良渚有韵

时间:4月15日-16日

地点:安溪古镇、儿童公社、游客中心

内容:入学礼、飞花令古诗词竞赛、射箭、投壶、蹴鞠、陀螺、丢沙包、古典乐器演奏和教学体验、非遗项目体验、汉服体验 

安溪古镇始建于宋,是北宋钱塘四镇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本次活动以体验古韵宋式生活美学与趣味为主,面向亲子家庭,设置适合亲子互动参与的宋式体验活动,如宋式游戏、宋式雅乐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感受宋韵文化的魅力。同时,将良渚非遗元素和汉服元素融入活动,激发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活下来,走出去。 

第三篇章 春会·赢山春会 良渚有约

时间:4月29日-5月3日

地点:安溪古镇、新港夏家桥、物种起园

内容:水果采摘、农耕体验、春耕照相、田园市集、乐队演奏、趣味游戏、人偶互动、文化体验 

作为世界上最早用犁耕作的发源地,良渚春耕节推出农耕体验活动,同时以美食、文创、音乐、游戏等方式赋能,让游客在身体力行中,深刻感受农耕文化的趣味,品尝舌尖上的良渚,奏响一曲悠扬的田园牧歌。 

正是在文化滋养、时代感召中,良渚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省“文旅消费品牌创建”工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争当“两个先行”排头兵、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余杭篇章总目标,以农文旅体深度融合为引擎,将古韵和亚运交汇,推动古代中国和现代文明碰撞、对话、交融,打造“高质量发展创新文化高地、生态幸福文明圣地”,奋力在共富蓝图中书写良渚的美丽画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