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临门×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学生睡最久,蓝领睡最短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3-24 16:54
2023-03-24 16: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睡眠是人体维持基本生理功能和保持健康的关键因素。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等多本畅销书中也提到,睡眠对一个人的成功有重要影响,更有专家表示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社会应当高度重视睡眠健康,解决当下群体的睡眠问题。近日,喜临门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该报告调研了不同职业人群的睡眠状态,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均针对报告所披露的内容进行了专题报道。

  央视一套《朝闻天下》栏目报阿道《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学生党睡得最长且睡得最香

数据显示,不同职业人群在睡眠时长上差异不大,每晚平均睡眠时长最长的是学生,为7.74小时;其后依次为普通白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层人员和不工作群体,分别为7.43小时、7.41小时、7.37小时和7.36小时;每晚平均睡眠时长最短的为蓝领工人,为7.35小时。

在睡眠质量层面,学生的睡眠质量自评最好,其后依次是管理层人员、普通白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蓝领工人。整体睡眠质量自评最差的是不工作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蓝领在睡眠时长和质量上都排名靠后,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据了解,工人睡眠质量主要是由经济情况和工作时间决定,一方面相对来讲制造业基础岗位薪资不高,生活压力较大,压力之下会造成一定的失眠、焦虑、躁动;另一方面一些工厂实行三班倒制度,工人睡眠节律会被打乱。这份喜临门睡眠报告,让这些 “重点睡眠问题人群”浮出水面,这些群体睡眠问题值得引起社会更多关注,并出台相关政策优化其睡眠质量。

10%-23%的人群睡眠不足7小时

在早晚高峰地铁公交上,能看到很多年轻人打盹补觉,但回到家中,年轻人又拿起了手机刷短视频、打游戏到凌晨。夜间不想睡,白天睡不醒,睡眠不足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常态,网上也有网友调侃国人已经进入“缺觉时代”。

报告显示,睡眠不足7小时比例最高的是不工作群体,为23.30%;其次是蓝领工人,占19.11%;再次是管理层人员,为18.48%;睡眠不足7小时比例最低的是学生,为10.24%。其中高层管理者睡眠不足的比例最高,为18.59%;其次是中层管理者,为15.23%;自由职业者和被管理者睡眠不足的比例分别为12.87%和12.39%。

由于不同职业类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存在很大差异,职业类别对睡眠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科学研究证明,长时间的压力水平与HPA(肾上腺)通路多动、睡眠时间缩短以及减少深度睡眠和REM睡眠(快速动眼睡眠)相关,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记忆力受损、情绪调节功能变差。简而言之就是压力会刺激体内激素紊乱,影响神经反馈,导致失眠等问题。媒体曾报道25岁女生因长期熬夜长出老年斑、程序员因工作压力过大脱发等新闻,睡眠不足、压力大、心理焦虑、工作强度等问题深深影响职场人群身心健康。对于职场人,适当的假期与娱乐放松极其重要。

6成人认为寝具影响睡眠

除了职场压力因素外,床品成为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报告数据显示,76.2%的受访者认为寝室睡眠环境,如是否安静、遮光等影响睡眠质量;71.0%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因素影响睡眠质量;59.0%的受访者认为寝具因素,如床垫、枕头、被褥等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想要睡得舒服健康,选择优质床垫,定期更换床垫十分重要。

遗憾的是,由于床垫在国内起步较晚以及早期国人购买力有限,用户并未养成消费床垫的习惯,一直以来,中国床垫的消耗量一直低于欧美等国家,普通家庭如果不是床垫又明显塌陷或者损坏到无法使用,根本不会想到换床垫。有关数据显示,美国人一生大概会换10张床垫。专家建议床垫性能在使用的10年内会损坏70%,建议5年更换一次。透过11年来的中国睡眠指数调查,喜临门向大众展示了不同职业人群存在的诸多睡眠问题。作为国内领先的科学睡眠头部企业,喜临门专注研发睡眠科技解决国人睡眠质量,通过学术调研了解国人睡眠痛点,持续科普、跨界让更多用户意识到睡眠与幸福感、生命感意义息息相关。近日喜临门联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博士首创全球睡眠领域应用诺奖科技的iSleep Ai空气能助眠床垫,挑战深睡时长多37分钟,让大众的深睡平等更进一步。

无论是连续11年发布的睡眠研究报告,还是次次领先睡眠领域的科技产品出新,喜临门旨在让更多职场人关注自身睡眠,革新睡眠理念,也为更多相关机构在优化大众睡眠解决方案上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