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睡眠推进社会文明:喜临门与万亿新蓝海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3-23 12:04
2023-03-23 12: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无论是财富还是安逸,竟然都与“睡觉”紧密相连。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已经有10.67亿网民。打工人的呼声,因此常以舆论话题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而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的吐槽和无奈,往往围绕着睡眠问题展开。

无论是“25岁长期熬夜出现老年斑”、“老年痴呆年轻化”等睡眠不足导致的疾病焦虑,还是“失眠打卡”、“拯救睡眠行动”等积极互助自救。这背后,显然有着庞大的睡眠问题人群。

中国睡眠研究会统计显示,2021年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受访者平均睡眠时长为7.37小时,近半数受访者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

  睡眠质量上不去,已经严重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

比如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系统,导致患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增加。日常情况下,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工作学习效率。一项对非体力劳动者的调查发现,睡眠小于6小时的家庭关系紧张概率更高。

睡眠问题的外溢,还会带来社会生产环境的劣化。

长期跟踪国民睡眠状态的喜临门,在3月21日发布会上介绍了一个概念,即劳睡比=有效睡眠时长/工作时长,并认为达到黄金劳睡平衡点,是衡量社会进步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果一个国家平均工作时间过长,睡眠时间过短,则是以牺牲生活质量换取经济增长;反之,若睡眠时间过长,而工作时间过短,则表明社会创造力在衰退。

两种结果,都不是理想社会的睡眠指标。真正高度发展的文明国家,应该达到“干得好、睡得好”状态。特别是睡眠,既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长,也要保证高质量的深度睡眠时长。

因此,当国家睡眠文明健康指数趋于黄金值,即实现了“劳睡平衡”的高水平状态,国人的美好生活向往才没有缺憾。

其实为了推动“睡眠文明”的发展,各国睡眠产业早就蠢蠢欲动。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睡眠健康产业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中国睡眠产业,则冲向了万亿蓝海。

喜临门为代表的睡眠产业品牌,也积极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博士共同研发出iSleep Ai 空气能助眠床垫。这一挑战世界顶尖深睡科技的产品,以独有的分区软硬智能调节+睡姿自适应功能,满足不同体型人群深睡需求,挑战增加37分钟的深睡时长。

这一创新,无疑是喜临门致力于以睡眠推进社会文明的重大举措。

睡眠强,则国强;睡眠富,则国富。

可以预见,未来国家睡眠文明健康指数的每一小步,都将是中国美好生活推进的一大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