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热”势头仍然强劲, 《中国京剧》能否成为下一个文博超级IP?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3-17 09:34
2023-03-17 09: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我国政策逐渐放开对文博产业的限制,持续刺激文博商业化的发展,伴随着国风盛行、国潮大热、国货崛起的消费势头,文博类IP在产权保护、数字技术发展等外在条件的保驾护航下逐渐打开全球的消费市场,在折射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体现国人文化自信的同时拉近世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国家级博物馆故宫、敦煌在此环境下逐步孵化成现象级IP,《中国京剧》等新生文博IP也跟随市场趋势,在文化创意资产、营销资源整合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化优势。

作为定位国粹京剧的文博IP,《中国京剧》由国家京剧院与北京杰外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并在去年CLE授权展中首次亮相。国家京剧院作为国家级剧院,一直致力于京剧文化的传播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京剧产业化的创新发展。相关研究显示“2011年到2021年,国潮热度增长超过5倍,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90后、00后贡献了74%的国潮消费”;国家更是从2015年逐步出台有关“资金支持、放权支持、技术支持、立法保护”等利好政策,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京剧》IP应运而生。

《中国京剧》IP在产品开发上背靠国粹京剧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京剧相关的文化历史渊源,同时融合当下时尚年轻的设计元素,打造京剧风格的系列图库,实现与京剧内核的深度绑定,在京剧原本形态的基础上,使用年轻化的视角带大众“看”京剧,并跟随社会潮流将IP形象做出生动化、形象化、反差化的调整。

在营销资源整合方面,线上线下多维度多领域跨界联动成为与文博类IP合作的重要方式,故宫、敦煌等IP都已经有了成功的合作案例,并在文博KOL、直播红人、创意视频定制、平台流量等方面完成了IP的营销资源整合。《中国京剧》在上线的同时也在主要社交媒体上设置了IP的传播矩阵,未来将更大程度利用自己的传播渠道,进行产品发布和合作官宣。

是文博IP,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宣传者。文博类IP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带有自己的社会公益属性。“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管是故宫、敦煌等一众大热IP,还是《中国京剧》等一类新势力IP,都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责任,同步打造让大众喜闻乐见的、体现国人审美趣味、文化精神的文创产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助力其高速发展。

清华大学胡钰教授对国潮的理解是“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社会热点现象,国潮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久,再加上国货品牌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为后续不断兴起和发展的文博IP提供更大可操作、可创造的空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